愚蠢的宋襄公
战争就是你死我亡的争斗,否则就会吞食失败之果。
野心勃勃
公元前645年,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死了。齐桓公一死,他的几个儿子争夺君位,齐国发生了内乱,其中公子昭逃到宋国。
宋国的国王是宋襄公。宋襄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宋襄公雄心勃勃,一心称霸,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主事业。宋襄公见齐国内乱,就抢先通知各国诸侯,请他们派兵共同护送公子昭回国接替君位。但响应号召的诸侯并不多,只有三个小国带了少许兵马前来。于是,宋襄公只带领四个国的兵马打到了齐国。齐国见几个国家的人马打来,不知详情,就投降了宋国,纷纷出宫迎接公子昭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齐孝公。宋国本来是小国,没有什么号召力和威信。如今,宋国帮助霸主国齐孝公得了君位,其地位自然提高了。
这使宋襄公很得意,这时,他想借助大国的威力去压服不响应他号召的小国。经分析,他认为,楚国能跟他合作,那么比楚小的几个国自然也会归服宋国。他将这个想法与大臣们说了,大臣们多数同意,有个公子叫目夷的不同意这么办。他说宋国实力弱,是小国,当盟主没好处。但没能说服宋襄公。
野心勃勃的宋襄公开始实施他一心想当盟主的计划。他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先在宋国开会,商议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的事。这二人都同意了,决定这年七月在宋国盂(今河南睢县西北一带)地开会,通知了各诸侯国。以仁义自诩
会期迫近,宋襄公积极准备,正欲驾车马去开会。大臣公子目夷谏言说:“万一楚君不怀好意,那将如何?以防万一,主公还需多带些兵马去。”宋襄公反驳道:“不可,我们为了不再打仗才开大会,自己怎么能带着兵马去呢?”公子目夷还想再劝,宋襄公已不耐烦地命令出发。
果然,不出公子目夷所料,大会期间,楚成王公开想当霸主,与宋襄公争闹起来。楚国势力大,依附楚国的诸侯也多。在双方争论时,楚国的一班随从官员甩掉外衣,露出亮堂堂的铠甲,他们蜂拥上前缚住宋襄公。后经其他几个国家调解(主要是鲁国和齐国),让楚成王做了盟主,宋襄公才被放回。
这事过后,宋襄公怎么也不服气,尤其是邻国郑国,依附楚国与楚成王一起在会上侮辱他。宋襄公为出这口气,决定出兵攻打郑国。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38年。郑国立即向楚国求救。楚国不去救郑国,而是派大将率人马直接攻打宋国。这厉害的一着使宋国防不胜防,宋得到消息赶忙把兵马调回,准备与楚军决一胜负。宋军在泓水南岸驻扎下来。楚军在北岸,准备渡河,攻打宋军。
让人耻笑的“仁义”
自古以来,交战双方,抓住战机者胜。宋大臣公子目夷,见楚人忙着过河,正是进攻的时候,于是对宋襄公说:“楚人依仗人多兵强,不把咱们放在眼里,竟敢大白天渡河,趁其不备,迎头打过去,一定能胜。”可宋襄公却说:“不可!咱们是讲仁义的国家,怎能在人家渡河时攻打呢?”就在宋国商议未决时,楚军已全部渡河上岸,又在乱哄哄地排队摆阵势。
公子目夷因失去了第一次战机,心急如焚。这时,他见敌方未站稳脚,阵势还没排完,正是攻打的好时机,又对宋襄公说:“时机可不能再失去了!趁其还未摆好阵势,咱们赶快打过去,还能取胜,再不动手,可就来不及了。”宋襄公生气地责备他说:“你这样太不讲仁义了!人家队伍还没排好,怎么可以攻打呢。”公子目夷气得说不出话来。他们还在说着,楚军已排好阵势。只听一阵战鼓响,楚军潮水般涌上来。宋军怎能抵挡住,没几个回合,就纷纷败下阵来。
宋襄公身上中了一箭,在宋军的保护下逃回国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宋国人吃了败仗,国人议论纷纷,有的说不该与楚国打仗,有的指责说不应该那么打仗。公子目夷把国人的议论告诉了宋襄公。宋襄公却说:“依我象首龙纹铜方鼎蒸饭器皿看,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他还说:“见到已经受了伤的人,就不要再去伤害他;对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捉他当俘虏。”听了这话,公子目夷真的再也忍不住了,气愤地哆嗦着说:“打仗就为了打胜敌人,如果怕伤害敌人,还不如不打;如果碰到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干脆让人家抓走。”宋襄公揉着伤口不说话了。
这一仗,宋襄公受了重伤,几年后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