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召二公和好如初-大秦王朝

时间:2025-01-03 19:26:01

周召二公和好如初

二位忠臣,坦诚相见,共同为国家贡献力量。

召公的妒嫉和怀疑

周召二公和好如初-大秦王朝

召公名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戚,因他开始封的采邑在周畿内的召地,故称召公。召公历来担任太保之官,与太公、周公同为“三公”,是周王室的最高官职。周武王灭纣后,召公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召公命自己的长子到燕国去当国君,而本人则留在王室继续任太保,辅佐武王。

周公东征、平定东方的叛乱后,太公被封于齐,建立齐国并担任齐国国君,昔日朝廷的三公就剩下周公和召公两人。周公因成王年幼稚弱,主动为成王摄政,代理行使国王的职权,经常以“王”的身份发布文告和命令,引起了召公的妒嫉和怀疑。营建东都告一段落,周公和召公间的隔阂越来越深。于是,成王决定,周公和召公分别处理东西两边的事务:自陕以西,由召公主持管理;自陕以东,由周公主持管理。(所谓“陕”,即今河南西部的陕县。)召公长期留守宗周,周公长期留守成周。

开诚布公的诰词

周召二公和好如初-大秦王朝

矛盾似乎表面上得到解决,但一个国家两位最重要的辅佐,长期处于互相猜忌的状态,对于国家总是有害的。因此,周公旦主动给召公写了诰词,开诚布公,谈了自己的想法,以求得召公的谅解。周公首先谈了殷命的丧失和周命的来之不易。他说:“啊!由于做了许多不好的事情,天便降下丧亡大祸于殷,殷已经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天命。我们周国已经得到了这个天命,但我不敢说,我们的事业能永远沿着美好的前程发展下去。啊!你曾经说我能够担负起治理周国的重任,但我却不敢安于天命,不常常去考虑上天的威罚。现在我旦不能做别人的表率,只能以前人的光荣传统,来开导我们幼小的国王。天命是难于长久的,我们只有努力发扬文王的道德,上天才不会舍弃文王所受的天命。”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接着,周公谈了商朝时贤士辅佐商王而使商国延长的历史经验,他说:“我听说过去成汤既已接受上天的天命,便有个伊尹辅佐成汤。在太甲时有个保衡,太戌时又有伊陟和臣扈,还有巫成帮助殷王治理国家。祖乙时有个巫贤,武丁时有个甘盘。正因为有这些贤士帮助治理殷国,才使殷朝的统治经历许多年代。而殷国的后代继承人如纣,却蔑视上天的威严而招致灭亡。现在你能永远记住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就能有牢固的天命,以明智的措施治理我们这个新建的国家了。”

然后,周公又谈了文王、武王时辅佐的贤明,他说:“啊!过去为什么上天一再劝勉文王的品德,把治理天下的天命放在他身上?这是因为只有像文王这样有道德的人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同时也因为文王有虢叔、闳天、散宜生、泰颠、南宫括这些贤臣。如果没有这些贤臣奔走效劳,努力地宣扬教化,文王的美德便不能传播给国内人民。到武王时,这四人仍保持他们的禄位。后来武王奉天命征伐殷国,他们又都辅助武王奋勇杀敌,使武王成就大业。现在我旦好像前面有条大河,我和你先去涉渡。年幼的国王虽在位而幼稚无知,我们能够不担起自己的责任吗?努力去做犹恐不及,如果我们这些年长有德的人不能和睦团结,那我就不会听到凤凰的叫声,更何况知晓天命!”

心迹和愿望的表白

周召二公和好如初-大秦王朝

周公对召公的诰词,越说越激动。最后,周公向召公表白自己的心迹和愿望,他说:“啊,你现在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从上天那里接受天命,虽然无限美好,但也有很大的艰难。希望你的心胸要宽阔,我不是为了后代子孙而迷恋禄位。啊,告诉你,我是非常相信你太保的。希望你能敬重地和我相处,看到殷国丧亡的大祸,长久思念着上天的威罚。我如果不是一片诚心,能够说这些话吗?我想问:‘除了我们二人,还有谁和你的品德相合?’你定会说:‘正是有我们二人在,上天才降下许多美好的事情。’啊!我们二人性情笃厚,合力辅佐国王,才使我们的事业达到今天这样美好的境地,才使四海之内,凡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无不恭敬顺服。我很不贤惠,说了这么许多话,因为我在忧虑天命和民心的不易保持,往后必须以恭敬的态度来治理国家。”

将相和好的千古佳话

这一篇诰词,心胸开阔,情意恳切,表现了一个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的高尚品德。召公看了这篇诰词,为周公的献身精神所感动,消除了对周公的疑虑,并产生了尊敬和钦佩之情。周公这篇诰词,经后人整理,题名为“君爽”,收入《尚书》中。周公和召公由猜疑不和到真诚合作,是历史上千古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