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悲歌-大秦王朝

时间:2024-07-18 00:17:03

垓下悲歌

鸿沟“中分天下”的和局,使楚汉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划界后,项羽准备离开广武向东进发,刘邦亦欲西归。张良、陈平向刘邦建议说:“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疲)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采纳其献策。先是韩信破齐,杀龙且,请自立为齐王,刘邦为征调其兵击楚,勉强同意,但未划给封地。汉四年(前203),项羽曾派武涉往说韩信反汉连楚,三分天下王之,韩信不纳。之后齐人蒯通(即蒯彻)知天下权在韩信,义往见韩信曰:“当今两主(指刘邦、项羽)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韩信犹豫,不肯背汉,遂谢蒯彻。汉五年(前202)冬,刘邦军在固陵(今河南淮阴县西北)追上了楚军,即召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合击楚军。然而韩信、彭越不肯会击,楚反攻,大败汉军。刘邦退入营壁,深堑防守。他对张良说“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

张良说“信、越未有分地(未为分划疆界),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刘邦乃取自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之地封韩信;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之地封给彭越;并派使者通知韩信和彭越“并力击楚”。韩信、彭越得到封地许诺后,乃回报刘邦“请今进兵”。韩信从齐地进兵,刘贾军南渡淮水,围寿春,诱降楚大司马周殷叛楚,举九江兵迎黥布,皆来会垓下(今安徽灵壁东南)。

垓下悲歌-大秦王朝

刘邦和韩、彭大军围垓下数重。这时项羽仅十万人,兵少食尽,士气低落,与汉交战多次未能取胜,入壁自守。为了瓦解楚军斗志,韩信使士兵对楚营高声呼叫: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项羽按捺不住心头怒火,立即率十万大军冲到垓下,未遇韩信,后面却来追兵。项羽一筹莫展,夜深人静,汉军四面皆唱楚歌,勾起思乡之情,不少士兵逃跑,连季布、项伯、钟离昧也悄悄离去。项羽大惊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于是夜起与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诀别。项羽面对着绝望的前途,心乱如麻,不禁泪下,乃慷慨悲歌,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罢美人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而死,项王与左右皆泣。

于是,项羽决定乘夜突围,他率领八百多名精壮士兵南去。刘邦急派灌婴率五千骑兵追赶。项羽过淮河,仅余百余骑,行至阴陵(今安徽和县北)迷道,问一田父,田父故意指错方向,使项羽军陷人沼泽,被汉军追上。项羽率兵逃到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仅余二十八骑。而汉军追兵数千人。项羽估计无法逃脱,对骑士们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因而也)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即连战连捷),为诸君溃围,斩将,刈(夺也)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说罢,将二十八人分成四队,竟然杀退了汉兵,他又带领剩下的二十六人欲东渡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长江北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将船靠岸边,对项羽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足以称王)。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笑答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项羽牵过所乘乌骓马,又对乌江亭长说:“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命骑士皆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战斗中,项羽亲自杀死汉兵几百人,自己也受伤十余处。项羽回身见汉骑将吕马童,说“若非吾故人乎”?吕马童对汉将王翳说“此项王也”。项羽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我为你做件好事吧)。”说罢自刎而死。这位豪气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年仅31岁。京剧《霸王别姬》就是根据这段史实编演的。

司马迁说:“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表现了这位史学家对项羽的赞叹和惋惜的情怀。

垓下悲歌-大秦王朝

项羽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但他失败的历史教训却值得深思。他之所以失败,诚如他自己所云:“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翦伯赞先生解释说:“‘战’也者,即主观的创造,而‘天’也者,则为客观的倾向。项羽的失败,不在他主观创力的不强;而正是由于他违反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倾向。”这一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汉五年(前201),诸侯及将相均尊刘邦为帝,是为西汉王朝。

垓下悲歌-大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