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建立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在首尾十年间,秦王政陆续攻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从此“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
殷、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为“王”。秦王政并六国后,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下令议帝号。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认为,秦王政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上尊号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秦王去“泰”取“皇”,用上古帝位号,称“皇帝”,其他如议。并废除谥法,自号“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秦朝皇帝虽然二世而亡,但“皇帝”这一名号却为历代封建王朝所袭用。
为加强中央集权,秦王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在皇帝之下,中央设丞相(掌全国政务)、御史大夫(辅助丞相,主管监察、执法)、太尉(掌全国军事),合称三公。下设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皇帝侍从警卫)、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财政经济)、典客(掌对外及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掌皇族事务)、卫尉(掌宫廷警卫)、太仆(掌皇帝车舆及马政)、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皇室),合称九卿。此外,还设有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通古今以备顾问的博士,掌征伐的前后左右将军等。上述官僚,均由皇帝任免,概不世袭。
丞相王绾认为:“诸侯新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要求恢复分封制。始皇下其议于群臣讨论,群臣皆表示同意。只有廷尉李斯持异议,他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采纳李斯建议,分全国为内史、北地、陇西、上郡、九原、三川、砀郡、颍川、南阳、邯郸、上谷、巨鹿、渔阳、右北平、河东、上党、太原、代郡、雁门、云中、辽东、辽西、东郡、齐郡、薛郡、琅邪、泗水、汉中、巴郡、蜀郡、会稽、九江、鄣郡、南郡、长沙、黔中等三十六郡。此后随着边境的开发和郡治的调整,又增立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共四十郡。郡置守(掌一郡政务):尉(辅助郡守并掌军事)、监(掌监察,直属御史大夫)。郡下设县,县设令、长(万户以上为令,万户以下为长),主管一县政务。县以下还有乡、亭两级行政组织,“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续汉书·百官志》五:“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注引《汉官》云:“乡户五千则置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巡禁贼盗”。
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秦王朝,秦始皇还采取了一系列统一制度的措施。秦统一中国以前,货币异常复杂,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各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为了发展封建经济,秦始皇下令以原秦国制度为基础进行统一。货币:战国时钱币形制不一,三晋为布钱,燕、齐为刀钱,楚有铜贝(蚁鼻),秦、周为圆钱。当时,黄金为各国通用交换媒介。秦始皇改以黄金为上币,镒为单位,重二十两(一说重二十四两);以圆形方孔之铜钱为下币,文日半两,重如其文。废除原在秦国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度量衡:以秦国“衡石丈尺”为标准,全国划一。度以寸、尺、丈为单位,采取十进位制;量以龠(音月)、合(读葛)、升、斗、桶(斛)为单位,基本采取十进位制(其中二龠一=合是例外);衡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规定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
与此同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建议,下令对各国原来使用的文字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规定以原来秦国的小篆为公文法令的标准文字。为推行统一书体,秦始皇命李斯、赵高、胡母敬分别用小篆字体编撰《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作为标准文字范本。以后因为政府公文繁多,程邈又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字体,加以省改,整理出更为简便的新书体——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推广。虽然如此,但大篆、小篆仍为一般著作家通用的文字。
秦始皇还依据秦法,统一法律制度,制定了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秦律》。根据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区出土的秦代竹简,有《田律》、《厩苑律》、《金布律》(关于国家财会、物资管理、借贷等的规定)、《关市律》、《置吏律》等约三十余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此外,秦统一后,还下令统一全国车轨,规定轨距宽六尺;统一田亩,每亩定为二百四十方步。
战国时期,由于长期战争,各诸侯国在各地修筑了不少关塞堡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下令拆除阻碍交通的全部壁障。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修建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东穷齐、燕,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筑令坚实而使隆高),树以青松”。为加强关中与河套地区的联系,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又命蒙恬修建一条从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的直道,凿山填谷一千八百里,至三十七年(前210)始初步完成。以上“驰道”、“直道”,再加上统一中国后在西南边疆修筑的“五尺道”(栈道,广五尺),以及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的新道,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道路网。
为了防止封建贵族割据势力再起,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曾多次进行大规模移民。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与此同时,“收天下兵(古者以铜为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史记》正义引《三辅旧事》云:“各重二十四万斤。”)
秦始皇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和制度,而且还采用战国时期阴阳五行之说,来为秦朝统治寻找根据。终始五德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始皇自以为得水德,水色黑,因此秦国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记数用六(阴数),如六尺为一步,驾车用六马,车轨宽六尺,符长六尺,冠高六寸。历法以亥月(亥属水)即十月为岁首,等等。
秦始皇在帝位十二年,为宣扬皇帝声威,扩大政治影响,巩固新建的秦王朝,大规模出巡天下五次,主要是到华中、华东、华北等六国旧地。沿途祭祀名山大川,刻石颂扬秦功德。这些与他的上述作为,对于巩固秦的统一,都具有一定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