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的计策
急于想自立门户的刘邦如何逃离项羽的控制呢?
分肉如同治理天下
陈平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可他又偏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陈平的哥哥见陈平喜欢交游,便承担了家中的全部劳动,使陈平有时间出外游学。有一年,陈平的家多正逢社祭,人们推举陈平为社庙里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一块块分得十分均匀。为此,地方上的父老乡亲们纷纷赞扬他说:“陈平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称职了!”
陈平却丝毫不为人们的称赞所动,而是感慨地说:“假使我陈平能有机会治理天下,一定也能像分肉一样恰当、称职。”可见,陈平是从小就胸怀大志。
慧眼识英雄
陈平先是在魏王手下,后来又去为项羽效力,但是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视,郁郁不得志。后来,他在鸿门宴上见到了刘邦,认为刘邦将来必成大器。于是,才华横溢的陈平就处于“身在楚营心在汉”的矛盾之中了。
正在这时,刘邦被项羽困在咸阳,等于软禁。刘邦问计于张良,可张良也身陷敌营,一筹莫展。这时,他们想到了陈平,张良决定孤注一掷,暗中去找陈平。没想到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张良向陈平直言了来访的意图,陈平思考片刻后,说:“要从项羽身边救出刘邦,首先要‘调虎离山’,必须让范增离开项羽几天,不然怎么也不行。”
第二天,陈平就向项羽建议说,请项羽给楚怀王上义帝的尊号,送他到郴州去养老,这样项羽就可号召天下了。陈平的话,正中项羽的意。不久,范增上朝见项羽,项羽对范增说:“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接着,把陈平的话变成自己的话说了一遍,说是自己想起来的,范增立即附和说:“大王,这事儿还真得解决,宜快不宜迟。而且,这事儿还就得我去。”但是范增毕竟也是谋士,他在临行前向项羽提出三件事,第一件就是不能让刘邦回到汉中,项羽答应后,范增才走。陈平估计范增走远了,就趁着早朝奏上一本说:“现在国家刚安定下来,必须节约。可是现在诸侯们全都聚集在咸阳,每路兵马都不下四万人,军粮的负担极重,若不赶快让诸侯们回国,恐怕老百姓就负担不起了。”项羽一听,大吃一惊,马上传旨:天下诸侯,路远的给10天期限,路近的给5天期限,在限期内作好回国的准备;惟有刘邦留在咸阳,陪王伴驾。
弃暗投明
项羽扣住刘邦,也在陈平的意料之中,陈平趁各路诸侯返国的机会,授意张良,使用声东击西的计策。于是,刘邦依张良之意上表,向项羽请假回故乡沛县省亲。项羽犹疑不决,张良故意说:“不能叫刘邦回乡省亲,不然他也许就在沛县称王了。您不如派遣他带着残兵败将回汉中去,再派人去沛县取他的家眷做人质。”陈平也乘机上奏:“陛下既封刘邦为汉王,也已经布告天下,臣民共知,却不让他上任,恐怕不足以取信天下吧。人家也许会说,陛下一登位便说假话,那以后执行法令,也会阳奉阴违了。不如听张良的话,把刘邦的眷属当人质,留在咸阳,遣他回汉中去,这样既可以保全信用,又可以约束刘邦,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项羽想了很久,终于同意了。刘邦心里欢喜无比,回营后立即拔寨起程,终于逃出了咸阳。陈平早就看清了项羽是个鲁莽武夫,最终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于是此后不久,他也挂印封金、偷偷地走了。
他想起在汉王手下的魏无知是自己的老朋友,不如自己也去投奔刘邦。天快黑时,他逃到了黄河边,他请船夫送他过河。陈平上了船,从船舱里又出来了一个船夫。
他想这两个人可能是水盗,以为他身上带着珠宝,想图财害命。陈平为人机灵,浑身是计。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来帮船夫划船。船夫看他腰间什么也没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没有什么声音,知道他身上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头。一场凶险,竟被他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到了刘邦的军中,陈平经过魏无知推荐,面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刘邦破例任陈平为都尉,留在身边做参谋,并命他监督三军将校,这一下引起了将领的不满,纷纷说他品行不端,贪图贿赂,认为这种人不能信任重用。刘邦经不住众人再三诋毁陈平,便也心生疑团,召陈平来质问道:“听说你原来是帮助魏王的,后来离开魏王去帮助楚霸王,现在又来帮助我,这怎么不让别人怀疑你的信义呢?”陈平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同样一件有用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离开他去帮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来归附大王。我虽然还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样了。我久慕大王善于用人,所以才不远千里来投奔大王。我什么也没带,来到这儿,所以什么都没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礼物。没有钱,我就生活不了,也就办不了事。如果大王听信谗言,不起用我,那么,我收下的那些礼物还没有动用,我可以全部交出来,请大王给我一条生路,让我辞职回家,老死故乡。”陈平这寥寥数语,道明了各方的政治优劣,说的在情在理。
刘邦听了,顿时打消了疑虑,对陈平倍增好感,并重重地赏赐一番,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