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七世而胜-大秦王朝

时间:2024-07-17 23:26:05

秦国的七世而胜

秦国走向兴盛并统一天下的原因,除了以上所述,还有许多。对此,我们将逐方面地加以评说。这里,只就秦国统治者的作用,提纲挈领地说一下。

自秦孝公到秦王政,秦国共经历了七世君主:孝公(公元前361~前338年)、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武王(公元前310~前307年)、昭王(公元前306~前251年)、孝文王(公元前250年)、庄襄王(公元前249~前247年)、王政(公元前246~前221年)。除孝文王即位才3天就一命呜呼,可以不予置论,其余包括在位仅三四年的武王和庄襄王在内,这些秦国国君都是有所作为或在大臣们的辅佐下有所作为的。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形成了秦国由贫弱走向强盛的一个转折。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这使秦国能在商鞅变法的基础上,继续飞速发展。惠文王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人秦,有名的如纵横家张仪,墨家的代表人物腹黄享、田鸠,等等。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正。

秦国的七世而胜-大秦王朝

古代兵器武王虽然缺少惠文王那般智慧和卓识,却也雄心勃勃,在武功上有所建树。昭王登基后,出现了外戚专政、魏冉专权的局面。不过魏冉执政期间,秦国也曾一度在对外军事活动中取得胜利,大大地削弱了齐、楚和三晋的势力。所以,宋代司马光曾评论说:“使天下诸侯稽首(叩头)而事秦,秦益强大者,襄侯(即魏冉)之功也。”(《资治通鉴》卷五·赧王五十年)公元前268年,魏人范雎入秦,昭王在范雎的建议下翦除外戚势力,加强了王权。同时还明确了“远交近攻”的方针,这大大地加快了秦国在兼并战争中走向胜利的步伐。

庄襄王在位以及秦王政亲政以前,秦国处于受吕不韦控制的时代。在这期间,秦国既有出色的武功,又有成绩斐然的文治。亲政后的王政,奉行“独治其民”的原则,平定嫪毐(音涝矮)之乱,又迫使吕不韦自杀,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起用李斯、尉缭,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以前数代君臣业已筑就的基础上,如秋风扫落叶般消灭东方列国,统一中国。汉代贾谊说:“(秦王政)续六世之余烈(功业),振长策(马鞭)而御宇内,吞二周(指西周、东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意谓加强君主专制)而制六合(指天、地、四方),执锤拊(一种刑具)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秦王扫六合》诗中咏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国的七世而胜-大秦王朝

自孝公以下的七世君主,将秦国一步一步推向胜利,推向灿烂的顶峰。

较之东方国家的楚怀王、齐王建之辈,秦国的这些君主,均不失为“明主”。他们是秦国统一大业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秦国的七世而胜-大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