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人才与“宝贝”-大秦王朝

时间:2023-04-19 02:29:01关键词:战国时期,人才,宝贝,大秦王朝

战国时期的人才与“宝贝”

《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有这样一则颇有意思的记述:

“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野约会狩猎。魏惠王问:‘齐国有什么宝贝吗?’齐威王答:‘没有。’魏惠王又问:‘我的国家虽小,尚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乘车子的大珍珠。齐国那么大,怎么可能没有宝贝呢?’齐威王答:‘我对宝贝的看法和你不一样。在我的大臣中有位叫檀子的,让他驻守南城,敌人就不敢来犯,泗水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贺。还有位叫盼(音焚)子的,让他守卫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向东到黄河捕鱼。在我的官吏中有位叫黔夫的,让他镇守徐州,燕国人就在北门、赵国人就在西门行祭礼,举家投奔的有7000多户。我的大臣中还有位叫种首的,让他对付盗贼,社会上就出现路不拾遗的好风气。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岂止是照亮了十二乘的车子呀!’魏惠王听后面露愧色。”(白话今译)

战国时期的人才与“宝贝”-大秦王朝

齐威王与魏惠王的这一段对话,颇为典型地反映了战国时期一些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视。魏惠王提起自己国家的宝贝来,洋洋自得,称魏国虽小,却有10颗大珍珠。可是,当齐威王谈起齐国的“宝贝”时,魏惠王露出了惭愧的脸色。因为,齐威王所说的“宝贝”,不是金银珍宝,而是人才。

人才,才是真正的“宝贝”。有了人才,穷国可以变富,弱国可以变强。魏惠王可能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但他显然没有像齐威王那样强烈、自觉的人才意识,所以他感到了羞愧。

战国时期的人才与“宝贝”-大秦王朝

战国时期对人才的重视,其实并不限于国君或一国之执政者。那时,不少有权有势或有一定地位的人,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都在广揽人才,以至为人才展开争夺战。

战国时期的人才与“宝贝”-大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