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种国家体制
从君主本位的立场出发,韩非对未来国家的体制做了构想。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统一国家,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政事分散在四方,大权独揽在中央。君主掌握纲要,四方的臣民都来效劳)。(《韩非子·扬权》)
为此,韩非要求君主独擅大权,掌握包括立法权、赏罚权和组织人事权在内的一切重要权力。他反复提醒,君臣之间无非是“君垂爵禄、臣卖智力”的权力与利害关系,而不是什么仁与忠的关系。所以“君臣上下一日百战”。只要条件具备,人臣都可能成为“阳虎”(即阳货,春秋时鲁国人,曾专鲁国之政)。
在韩非看来,君主专制的主要危险,来自大臣、重臣(擅令违法之臣),甚至主母(即太后)、后妻(即妻后)、子女、兄弟,这些人都觊觎着王位和王的权力。比如后妃、太子,可谓至亲至爱了,但有时他们却希望君王早死,因为他们担心妻妾众多的君王会因爱的转移而变易储君,影响自己的利益。因此,君王对一切人都不能太信,只有全面地加以戒备才能免除祸患。
韩非主张君王要独操宰制人臣生、杀、富、贵、贫、贱的“六柄”,加强和突出自身的“至贵”、“至尊”,并抑制大臣、重臣,将一切功德美名都戴在自己的头上。
以上由韩非阐述的强化君主专制的理论主张,基本上都体现在了秦始皇所建立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之中:
1帝王独擅权势,集大权于一身。宰相权被分割、侵削,兵权则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参阅本书《为万世开基业:秦始皇的梦想与构造》)。“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2在名与实两方面加强帝王的“至尊”、“至贵”。选用古代最尊贵的称号“皇”、“帝”,制造出“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尊称。“命为制,令为诏”(皇帝的命令称之为“制”和“诏”),它们一经宣布即为法律。若诏令与现存成文法的具体规定有矛盾时,以诏令为准。
3绝对掌握宗室、大臣的生杀予夺大权。秦二世胡亥篡位后,与赵高勾结,就毫不费力地滥杀大臣和宗室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