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在连横中称雄-大秦王朝

时间:2023-04-19 00:29:01关键词:连横,称雄,大秦王朝

秦在连横中称雄

张仪等人的“连横”说,存在着与“合纵”说共有的毛病:过分看重计谋的功用,将玩弄阴谋和阳谋视为国家强盛的关键。但是,张仪等人推行的连横策略,又确实获得了成功,达到了对外兼并土地的目的。这是因为:

1它与秦国的耕战政策和其他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国策相匹配,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秦在连横中称雄-大秦王朝

2较之于东方六国,秦国的计谋也的确高出一筹、而且实施得比较成功。

3秦国的数任君主和执政者都比较精明能干,也有眼光。而东方国家的君主,不乏如楚怀王、齐王建那样的昏庸之辈,从而给秦国以可乘之机。

陈轸说山东国家为秦相煎,秦不用出力;山东国家为秦相烹,秦不用出薪,这话很深刻,但只说对了一半。实际上,当山东六国相煎时,秦总是不失时机地助上一臂之力,当山东六国相烹时,秦更是添上大捆薪柴。

秦在连横中称雄-大秦王朝

秦有时不直接发动进攻,而是善于利用东方国家互相之间的矛盾,捕捉时机,然后推波助澜,火上浇油,或明或暗地“帮助”一方去攻击另一方,坐收渔翁之利。比如,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国将军景翠进攻韩国,秦助韩攻景翠。同年,秦助魏伐燕。更元十四年,秦将樗里疾助魏伐卫。昭王四年(公元前303年),齐、魏、韩攻楚,秦又去救楚。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国却又佐韩、魏、楚伐燕。如此多变的“招数”,不免令人眼花缭乱。

从《战国策》中记录的张仪与秦王的一段对话,颇能窥见秦国使出这些“招数”的意图。“楚攻魏,张仪对秦王说:不如助魏一臂之力。这样,魏若取胜,就会感激于秦国而听命于您,并将西河之外的土地献上。如果不胜,魏国也就没有了守卫的力量,那时您就可以夺取它。”(《秦策一》)后来秦王采纳了张仪的建议,选派皮氏率军1万,车百乘,助魏。魏国好不容易战胜了楚威王,却也因此被弄得精疲力尽,便更加畏惧秦国,只得乖乖地将西河之外的土地献于秦王。

秦国在合纵连横运动中趋利避害、赢得胜利的典型事例,还有联合燕、韩、魏、赵共同伐齐一事。这又得从公元前287年的那次韩、赵、魏、燕、齐5国攻秦说起了。这五个国家其实是同床异梦:齐国的目的在于攻宋,苏秦是为燕国联络赵、魏以图结成反齐联盟,赵、魏两国国君虽有心伐秦,但魏国新败,元气大伤,并不想出大力,赵国的军事统率权力则全操握于李兑之手。所以,声势浩大的反秦联军始终徘徊观望,谁也不去认真进攻。而在这过程中,内部矛盾却又逐渐暴露出来:齐国准备暗地同秦讲和,以利于自己灭宋;燕国则加紧拉拢三晋;考虑到齐灭宋后会对自己构成直接的威胁,三晋也就很快与燕联合起来。

五国联军解散后,齐国经过3次进攻,终于在公元前286年将宋国灭掉。宋国一灭,燕与三晋的反齐联盟更趋紧密。秦王抓紧时机,亲自出行,先后与楚顷襄王、赵惠文王、魏昭王、韩厘王相会,促成了燕、秦、韩、魏、赵5国合兵伐齐。联军由燕将乐毅统一指挥,攻入齐都临淄,令齐国几乎亡国。虽然后来齐军反攻,收复失地,但齐国已远非秦的对手,秦国的主攻方向,此后就转向三晋和楚国了。

而齐国也开始采用“事秦谨”的态度,坐视秦剪灭赵、韩、魏、燕、楚五国。这又正是秦国所期望的。

秦在连横中称雄-大秦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