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去帝与五国攻秦:苏秦的离间计
继各国先后称王以后,秦国又动起称帝的念头。秦昭王十九年(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相魏冉到齐国,向齐湣王致帝号,相约秦称“西帝”,齐称“东帝”。秦国此时拉拢齐国同时称帝,是出于连横的一种策略,其目的在于联合齐国及其他国家,并迫使它们一起攻打赵国。因为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强大了起来,大有与秦、齐成鼎足而三的架势。秦国要东进,遇到了赵国这只拦路虎。
用至上神“帝”的称号作为国君的尊称,以此显示自己具有高于其他国家的地位,这当然为齐国所乐意接受。于是,齐、秦称帝,并约好共同伐赵,瓜分赵国。
就在这时,苏秦出来策动合纵运动。苏秦乃燕昭王的亲信,长期为燕国出谋划策,奔走效力。燕国系7国中的弱国,无意亦无力征服齐国,但是却存在被齐征服的危险。齐与秦的称帝与合作,使燕国深感不安。苏秦就想以离间计拆散齐、秦的盟约。
关于苏秦这人,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的时代搞错了,说他的活动时期比张仪早。根据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可知苏秦活动的年代实为燕昭王、齐湣王时。
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游说齐王取消帝号,攻伐宋国。苏秦打的如意算盘是:燕国、赵国在齐的北边,宋国在齐的南边,齐攻宋就将军力集中到南方,对燕构成的威胁就减少。宋国夹在齐、楚、魏之间,楚、魏对宋都怀有非分之想,齐攻宋必然引起楚、魏的干涉,它们不和,也就有利于燕国。秦国也有意吞并宋国,齐攻宋定使秦、齐关系破裂。
苏秦对齐王说:“大王以为称帝怎样?”齐王:“称嘛,天下恨齐,不称,秦恨齐,所以还是称帝。”苏秦又说:“立两帝,天下是尊秦,还是尊齐?”齐王:“尊秦。”苏秦随即问:“如果齐去帝,天下是爱齐,还是爱秦?”齐王答:“爱齐而恨秦。”苏秦再问:“两帝相约伐赵,或伐宋,何者有利?”齐王清楚,赵强而宋弱,且赵国紧邻秦国,所以又答:“不如伐宋。”如此一问一答,一番言语之后,苏秦即使齐王晓以利害。随后,苏秦提出要齐王去掉帝号,以得到天下的同情,并使天下排斥秦国,使之被动,然后再利用这有利形势去攻伐宋国。齐王思来想去,以为苏秦的建议对齐国确实有利,可以接受,就去掉帝号仍旧称王。
齐国去帝,迫使秦国也只得去帝。秦国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引起天下士人的辱骂和拒斥。秦、齐称帝在公元前288年10月到12月,仅两个月的时间,犹如昙花一现。
然而苏秦的合纵活动并未结束。他还企图进一步破坏秦、齐关系,进而结成反齐联盟,形成以“弱燕敌强齐”的局面。他奔波于燕、齐、赵、魏、韩之间,积极地与奉阳君、孟尝君、韩珉、周最、韩余为等各国重臣串联,策动合纵运动。
齐国本有意于合纵攻秦,削弱秦国,以便于自己灭宋。赵国地处秦、齐之间,最害怕秦、齐联合,秦、齐一联合,赵国就要两面受敌,所以赵采取联合一个国家削弱另一个国家的办法。当时执掌赵国大权的奉阳君李兑是亲齐分子,自然赞成包括齐在内的合纵攻秦。魏、韩为秦东进的锋芒所逼,当齐、赵组织攻秦,也就表示愿意参加。至于燕国,出于其自身的目的,也同意联合抗秦。这样,就在公元前287年,韩、赵、魏、燕、齐5国派兵组成联军。各国共推赵国的李兑为主帅。
可是,五国联军在韩国的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成皋(今河南成皋西北)之间驻扎了下来,而且一留再留、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发动对秦国的进攻。结果,这次五国联军无功而散,只有齐国趁机伐宋,夺得一部分土地。
这次五国攻秦虽然失败了,然而苏秦离间秦齐关系的目的却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