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作法自毙”:成败由谁说-大秦王朝

时间:2023-04-18 23:59:05关键词:商鞅,作法自毙,成败,大秦王朝

商鞅“作法自毙”:成败由谁说

正在商鞅一意改革,而旧贵族们随时都在伺机反击的时刻,秦孝公于公元前338年突然去世。太子驷即位,即为秦惠文王。怀恨在心的旧贵族迅速行动起来,公子虔等人四处散发谣言,攻击商鞅,并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惠文王与商鞅早有间隙,此时即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闻讯立即出逃,至边境,见天色已晚,准备投宿客舍。但商鞅没有公函证明,被拒之门外,客舍主人告诉他,“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历史好像是给商鞅开了个玩笑:他定的法律,现在却逼得自己无处藏身。

商鞅“作法自毙”:成败由谁说-大秦王朝

商鞅准备出逃魏国,可是魏国边关守将拒绝他入境。他们怨恨商鞅曾设计打败魏公子印,再则,也担心日益强大的秦国今后会进行报复。

商鞅只得回到封地商邑,准备率领徒属和邑兵,对抗惠文王。但是,秦国自变法以后已经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与军事组织,除国君拥有集中指挥军队的权力外,任何卿、相以及列侯都无权调兵。终于,商鞅被惠文王的军队俘获,并被处以车裂之刑,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商鞅全家也遭到灭族。

商鞅以变法从秦国政坛崛起,从公元前359年到前338年,可谓叱咤风云了20年。可是,商鞅最终因坚持新法而为自己埋下祸根。

商鞅“作法自毙”:成败由谁说-大秦王朝

然而,如果撇开个体生命的得失,放开眼界看,或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估量个体生命的价值,我们还是要为商鞅感到庆幸。

因为,在商鞅变法的一二十年里,秦国空前地富强起来,并且收服了戎、狄等许多小国。各国诸侯一改以往对秦国的鄙夷态度,纷纷向秦孝公祝贺。连周天子也给予秦国国君以特别的礼遇。

更重要的是,商鞅人虽亡政未息,变法的结局与商鞅个人的下场正相反。商鞅的变法在秦国推行了21年,已深入人心,连妇孺儿童都能“言商君之法”,所以,商鞅死后新法根基并未动摇。

再则,秦惠文王将商鞅车裂以后,也没有任用公子虔等宗室贵族。在其统治的27年间(公元前337-前311年),没有一个无功无能的宗室贵族得到高官显爵。惠文王的弟弟樗(音初)里子足智多谋,人称“智囊”,到秦惠文王八年(公元前330年),其爵位才升至“右更”,为第十四爵。后来由于樗里子统兵作战,不断拔城虏将,屡建战功,才于惠文王更元十二年(公元前313年)被封为严君。可见,孝公以后,秦国仍坚持商鞅变法时确立的“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芬华,花朵茂美的样子,这里喻指显荣)”的原则。

从总体上看,商鞅推出的许多政策,后来都融入了秦王朝的国策和制度中。商鞅变法时提出的许多措施,一直沿袭到秦王朝灭亡为止。如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的。商鞅统一度量衡时定下的标准,到100多年后的秦始皇时还沿用着。据对出土遗物的实测,秦始皇时的方升容量,和当年商鞅方升容量基本一样,误差不过1%。众所周知,秦朝的许多制度,又为汉代所继承。所以,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留下深远的影响。变法的设计师虽遇不幸,但变法运动本身,并未失败,没有因为旧贵族的反击、诋毁而废弃。

商鞅“作法自毙”:成败由谁说-大秦王朝

对此,从先秦开始,就有不少精当的评论。秦昭王时荀子曾到秦国考察,他说:秦国在最近“四世”(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不断取得胜利,并非来自侥幸,而是必然的结果!荀子敏锐地觉察到秦国走向胜利的起点,是在孝公之世。孝公在历史上的地位,当然是与商鞅变法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汉代王充说得好:“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