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为法国科学发展开辟了道路。大革命在科学体制和教育体制方面的直接后果是:改组了法国科学院,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中心,废除了贵族当权的名誉院士制度;统一了度量衡;创办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综合工科学校。
综合工科学校为19世纪初的法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科学人才。这只“下金蛋的母鸡”确实产下了当时最杰出的科学家:发现气体膨胀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盖-吕萨克,发现电流元磁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比奥,发现偏振现象的著名物理学家马吕斯,著名的分析力学家泊松,发现偏振光干涉的著名物理学家阿拉果,创立光之波动说的著名物理学家菲涅尔,著名数学家柯西,创立射影几何学的著名数学家彭塞列,均毕业于这所学校。
18世纪,法国在分析力学方面的工作是首屈一指的。大数学家达朗贝尔、蒙日、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和傅立叶都是法国人。大革命后,法国科学转向实用性、技术性,在实验科学方面也跃居世界前列。卡诺关于热力学的研究是这一时期最出色的物理学工作。
由于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的缘故,法国一时成了化学的故乡。拉瓦锡之后的法国大化学家如盖-吕萨克、杜马等,吸引了大批外国学生。不仅在理论化学方面,就算在实用化工方面,法国也走在世界的前沿。当时最先进的制碱和制糖工业均发源于法国。
在19世纪初兴盛一时的法国科学很快走向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法国政局的动荡多变。拿破仑当政时期热衷于征服世界,连年发动对外战争,国力大衰。拿破仑之后,波旁王朝的复辟又使国内陷于白色恐怖。这些政治上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国科学的发展。另一个也许是更直接的原因,是法国科学活动的高度集中性制约了它发展的活力。当时法国的几乎一切科学活动均受法国科学院控制,以致主要的科学工作都集中在巴黎进行,外省的科研条件十分恶劣。那些有才华的科学家常常因为与巴黎的权威人士不和而不得不在外省耗费生命、无所作为。科学管理的高度集中也带来了可能出现的学阀作风。以生物学为例,由于居维叶一直担任教育部长和法国科学院的常务秘书,他对进化论的否定态度大大压制了法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在拿破仑时期,他打击拉马克,在波旁王朝时期,他又压制圣提雷尔,致使法国在生物进化论的发展中毫无作为。再以化学为例,著名化学家罗朗由于与化学权威杜马关系不好,无法在科学院谋得一个职位,只得在外省几所条件极为恶劣的大学里虚度光阴。他在有机化学方面提出的许多正确理论未能发挥应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