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论的理论

时间:2023-12-13 01:59:01

科学家这群头脑清醒并且对自己清醒时所说的话负责任的人,并不觉得后现代主义有什么用途。相反,后现代主义者也对科学采取一种颠覆的姿态。在表面上,后现代主义者好像暂时接受重力场、周期表、天文物理,以及科学拿来套在物质世界上的其他枷锁,但是一般而言,他们只把科学文化视为另一种认知的方法,而且它多半是由欧洲和美洲的男性白人筹划而成。

关于理论的理论

人们其实很想把后现代主义、神智学(theosophy)以及先验唯心论(transcendental idealism),一并丢进历史的古董柜里,但是,后现代主义现在已经渗透到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主流里;这些学科把它视为一种后设理论(metatheory,也就是一种关于理论的理论)的技巧。学者用这种技巧分析为什么某些科学家会产生他们特有的想法,目的并不在于分析各门科学的主题,而是在于了解其中的文化和心理因素。分析家强调的是“根基隐喻”(root metaphor),也就是支配思考者心灵的影像,使他们由此设计出理论与实验。在以下的例子中,格根解释了现代心理学如何受到“人类是机器”这个隐喻的支配的:

不论个人的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机械论者(mechanist theorist)必定会把个人和个人所处的环境分开,把环境看作刺激或输入的来源,把个人看作依赖这些输入因素产生反应的个体,并把人类心智的领域看作有结构的(由相互作用的成分组成),然后依照行为和输入的刺激之间的关联,把行为划分成单元,等等。

简单而直截了当地说:心理学有变成自然科学的危险。对那些希望心理学走上另一条道路的人来说(有许多学者的确这么想),格根的主张或许是可行的补救之道。他为心理生活提出其他或许危害较轻的“根基隐喻”,以供参考,譬如市场(marketplace)、编剧艺术(dramaturgy)和服从规则(rule-following)。心理学如果没受到生物学太多的污染,在未来将可以包容无数的理论家。

当这些多样的隐喻附加在种族多样性和性别二元论(gender dualism)之上时,为后现代主义学术研究事业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岗位,随后又借着政治化,使得新的学派与意识形态以爆炸性速度倍增。这些学派多半偏左,一般较为人熟知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包括:非洲中心主义(Afrocentrism)、建构主义社会人类学(constructivist social anthropology)、批判科学(也就是社会主义科学)、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生态女权主义(eco-feminism)、拉康精神分析(Lacanian psychoanalysis)、拉图科学社会学(Latourian sociology of science)和新马克思主义(neo-Marxism)。除此之外,还有各式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解构技巧和新时代整体主义(New Age holism)在四周环绕穿梭。

这些学派的信奉者在各自的游戏场里骚动不安,有时能得到卓越的结果,但多半时候则不然。他们总是倾向于使用过多的专业用语,而且语意不清。每个学派都以它独特的方式,向早在17世纪就被启蒙运动所抛弃的“庞然的奥秘界”(mysterium tremendum)靠拢,同时也呈现出相当多的个人焦虑。西亚拉巴(George Scialabba)对已去世的福柯这位对思想史中的政治权力做精彩诠释的伟大学者,做出以下极富洞察力的描述:

福柯所探讨的,是现代认同问题这个最深刻也最无法确定的矛盾……在现代,有人不相信有神,也不相信有自然律或先验理性;有人亲眼见到权利这个物质利益以各种隐晦的方式,腐化甚至组成了我们以往所认同的每一项道德。对这些人而言,他们如何生存?又能牢牢抓住什么样的价值标准?

的确,要如何、又凭什么生存?要解决这些令人困扰的问题,首先让我们从福柯和存在主义的绝望中走出来,考虑一下以下的经验法则:当哲学命题既令人混淆又无法进一步接受质疑时,就很可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