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犬”会传播狂犬病毒吗?

时间:2024-12-07 08:59:06

“健康犬”会传播狂犬病毒吗?

只有实验室检测才能确定犬是否“健康”,“健康犬”不等于“外表健康”的犬,在宣传“外观健康的犬可能传播狂犬病毒”的同时应推广“十日观察法”。

撰文严家新

“健康犬”会传播狂犬病毒吗?

“健康犬”能传播狂犬病毒吗?这个问题在国内学术界和公众中争论已久。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对于“健康犬”的定义,各方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这可能是引发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健康犬”只在理论上存在,“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毒”,这句话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犬是否“健康”,实际上很难判定,而笼统地宣传“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毒”很容易引起公众误解,造成严重后果。

公众往往会想当然地将“健康”犬理解成“外观健康”的犬。中国每年因未接种狂犬病疫苗而死亡的2,000多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被“外观健康”的犬咬伤所致。还有一部分动物(或人)的狂犬病症状并不典型,从“外观”上是不能确诊的。

怎样确定犬是否“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认定:“只有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诊狂犬玻”目前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必须取犬的脑组织进行检测,这就是说,要快速确诊狂犬病必须立即将犬处死。WHO认为:“除非是濒临灭绝的物种,否则对其他任何被怀疑是狂犬病的家畜和野生动物,都应人道主义处死,采用正确的实验室技术检查动物组织中是否存在狂犬病抗原。”

国内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很少能对犬是否携带狂犬病毒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测。首先,不大可能将所有抓咬过人的犬立即处死进行检测;其次,国内可以提供此类检测的实验室极少。检测要在有特殊生物安全保障的实验室进行,检测费用比接种疫苗还要高许多。所以目前在中国,要通过实验室检测立即判断犬是否“健康”还不现实。

不处死动物能否判断它是否可能传播狂犬病呢?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认定可采用“十日观察法”:如果动物为犬或猫,且在暴露发生后10天的观察期内保持健康,则可终止暴露后预防。需要强调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区,可疑犬或猫咬伤人后,采劝十日观察法”的同时,要立即开始暴露后预防,否则等到数天后观察到犬或猫已发病,再对被咬的人进行预防处置就晚了。

这里有两个概念要区分清楚:狂犬病的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是指犬从感染狂犬病毒到发病的时间段,通常在10天至6个月之内。这是各国海关通常将犬的狂犬病检疫期定为6个月的主要依据,即如果不处死动物,只有隔离观察6个月才能判断一只犬是否携带狂犬病毒。传染期是指犬可能将狂犬病毒传染给人或其他动物的时间段。潜伏期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属于传染期,不会传播狂犬病,仅在发病前3~5天,加上从发病到死亡的3~7天时间(总共为不超过2周的时间),才有传播病毒的能力,这段时间称为传染期。

从病理学来讲,狂犬病毒潜伏期通常较长,病毒进入犬体内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沿神经缓慢到达脑部,增殖后再回传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时才有传染性。犬有传染性时,大脑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带毒”的犬在3~5天后,随着脑内病毒的进一步繁殖,它必然会发病并在数天后死亡。这就是“十天观察法”的理论依据。犬也可能在十天观察期以后才发玻但在这种情况下被咬的人仍是安全的,因为虽然犬后来发病,证明该犬在咬人时确实脑中“带毒”,但此时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数量,未转移到唾液腺,咬人时尚处于潜伏期,唾液不带病毒。所以在考虑传染期而不是潜伏期时,观察期限仅为10天而不是6个月。

最近10多年来,我的实验室都未在国内外发现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观察法”的证据。因此,至少在目前来看,该方法是一种正确的有实用价值的判别方法,也适用于中国。在中国每年咬伤人的犬中,真正的疯犬仅占极小比例(否则,中国死于狂犬病的实际人数要多得多)。如果大力推广“十日观察法”,不仅疫苗用量可大大减少,还能很快把绝大多数被犬咬伤的人从对狂犬病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如果在人被犬咬伤后,立即将它处死,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很快就能判断这只犬是否可能传播狂犬病毒,“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毒”的说法适用于这种情况。如果未检测到狂犬病毒,被这只犬咬伤的人可不接种狂犬病疫苗。

但是,人如被犬咬伤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这只犬则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终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说,绝对不可能出现“人患狂犬病死亡后,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况。狂犬病不存在隐性感染,不可能像其他某些传染病那样,部分被感染者不仅不发病,还可能在随后产生免疫力。换一种话说,狂犬病不存在“健康带毒”的可能。

“健康犬不传播狂犬病毒”在理论上是肯定的,但根据中国目前的情况,必须大力宣传“外观健康的犬可能传播狂犬病毒”,同时推广WHO充分肯定的“十日观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