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预言家守则二三条

时间:2024-07-04 02:08:03

未来是傻瓜的

未来科技预言家守则二三条。

撰文戴维·波格(David Pogue)

未来科技预言家守则二三条

身为一名科技领域的专栏作者,老是会被人问到未来的科技趋势。好吧,谁不想知道未来都有些什么呢?不过要是让我预言一下政治形势或专业垂钓大赛,我应该会更有把握一些吧。因为再没有哪个领域能比消费科技的更新换代更快,更变幻莫测了。

任何一个试图趟科技预言这道浑水的家伙,到头来的下场都难免被贻笑大方。你肯定曾在电子邮件里看到过不少类似如下的言论:“我认为计算机的全球市场总量也就五台左右,”IBM总裁在1943年如是说。“电话这种设备的缺点太多,很难真正将它视为一种通信工具,”美国西联电报公司1876年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如此记载。“什么人会想要有声电影啊?”这是哈利·华纳(Harry M. Warner,那对华纳兄弟之一)在1927年的诘问。

倒不是任何形式的预言都会令你身陷窘境。预言某样事物无从实现或者全无前途时,才会危机四伏,这一类的预测可能会凸显你的鼠目寸光。

大体而言,更为保险的做法是预言将会有哪些事物出现。若是言中,便能彰显你的英明睿智。就拿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来说,他就曾在作品和创作里描写过“电动潜水艇”、“电视新闻”、“太阳能帆船”、“可视电话机”(视频通信)、“天空广告”(空中文字)以及“电子制伏装置”(电击枪)。类似的还有亚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笔下的“新闻垫”(iPad)、雷·布雷德伯里(Ray Bradbury)笔下的“海螺状无线收音机”(入耳式耳机)、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笔下的“便携式计算器”,以及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笔下的“安保摄像机”。若你预言落空,又有谁能说你什么不是呢?毕竟,如果你预言的是某种仍未实现的事物,你永远都可以用“暂时”二字搪塞过去。

所以说,预测科技走向的守则之一就是:预言哪些事物可能实现,而不是不会出现。例如,黑白格式总会向彩色演进——照片、电视、电影。因此若在1970年,你大可胸有成竹地预言彩色报纸的普及。

守则二为:历史总在重演。经验表明,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总有某些趋势不可避免。模拟格式总会数字化——音频、视频、照片都将如此。因此在1990年,你尽可高枕无忧地预言数字电视与电子阅读器的春天。众所周知,互联网正日益普及,可接入网络的小型电子设备也多了起来。因此,你大可安心描绘一番汽车、厨房电器、服装等当前并未接入网络的物品普遍入网的未来景象。

若你非要预言某些事物的消失不可,那就紧跟住大势所趋的方向来推断吧。看看近年的大学生们都是怎么生活的,并假定他们就是未来的主流。他们不订报纸、不装座机、录影时不用摄像机而用相机甚至手机,影片全靠下载。他们期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歌曲、书籍、杂志、报纸、电视节目、电影——你的预言若与大流背道而驰,可就蠢到家了。

不过要是具体到产品呢?有没有办法预知我们到了2020年都会在身上带着什么?有没有人能预见哪些产品会成为下一个iPhone、iPad或Wi-Fi ?恐怕没有。否则,就不会有电子产品公司推出微软Zune、黑莓PlayBook、铱星卫星电话这类败笔之作了。

话说回来,幸亏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科技——这意味着我们会继续摸索。无从得知某样事物是成是败,我们才会不断创新。艾伦·凯伊(Alan Kay,他在1968年提出便携式计算机的概念)说得好:“预测未来的最佳途径,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翻译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