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GIF动画及其他形式的原始视频仍然占据着整个网络?

时间:2023-12-12 00:49:02

微视频的“微”魔力

为何GIF动画及其他形式的原始视频仍然占据着整个网络?

撰文戴维·波格(David Pogue)

为何GIF动画及其他形式的原始视频仍然占据着整个网络?

自从人类发明电影以来,视频技术的发展始终稳健地沿着一个固定的方向不断进步,即更高的分辨率、更高的帧数、更丰富的音效。

然而在网络上,情况却变得有些怪异。如今,用户反应最热烈的网络视频往往并不是大尺寸、锐利和流畅的,而是小巧、有停顿感的,分辨率通常较低,而且大多无声。

展品A:GIF动画。这种文件格式能够创建出小巧但色彩有限、不断循环播放的无声视频,由CompuServe公司于1987年发明。在Flash、QuickTime、AVI及其他新型的视频格式问世之前,GIF动画便是早期在网络上发布动态图像的一种途径。许多GIF动画走红了整个网络:跳舞的婴儿、飞扬的美国国旗、好笑的猫咪,还有MySpace网站上的大量图片。

奇怪的是,26年后的今天,这种局限甚多的“老古董”却依然健在。事实上,这些画面不够连贯的短片,盛行程度更甚以往。在Tumblr和Reddit等最受欢迎、集纳“网上最酷内容”的网站里,GIF动画可是绝对主角。它们仍在借助电子邮件签名的形式广泛传播。这实在是令人莫名其妙——就像Betamax(一种盒式视频录像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突然卷土重来一样。

展品B:Nikon 1相机,这是尼康公司中型相机系列中的旗舰型号。大部分相机上的模式转盘都会提供各式各样的预设情境,而这款相机仅提供了4种选项,其中一种为“动态抓拍”(Motion Snapshot),可以拍摄时长一秒的无声视频。不知为何,这款相机竟然成了最畅销的型号。想必尼康公司早就料到会这样吧。

展品C:Vine,这是一款iPhone应用程序,可以让你拍摄一段时长6秒的视频,并将其发布到Twitter或Facebook上。

谁会使用一款功能如此有限的工具呢?答案是“所有人”。Vine轰动一时。整个网络上充斥着上百万部短片,企业用它发布广告和大赛,电视节目《乔恩·斯图尔特每日秀》(The Daily Show with Jon Stewart)则用它来制造笑料。

怎么回事?我们期望视频更好、更大、更明亮的要求到哪里去了?

理论1:技术局限性。画面够大、画质出色的视频会占用很大的带宽,用在手机上还会产生不菲的费用,在其他设备上则需要不少的时间来加载。小巧、画面不连贯的短视频足以传播相应的信息,加载过程几乎即时完成,而且不会让你多花钱或者浪费时间。

GIF动画还有一个优点:你可以把它们发布在几乎任何地方,包括留言板和个人头像栏。几十年来,它们在世界上的每一款浏览器和几乎每一款电子产品中都能播放——若是换成Flash这类更新的格式,可就没人能保证这一点了。

理论2:局限性孕育创造力。Twitter正是这一理念的标准写照:字数上的硬性限制迫使你将信息撰写得更简洁、更富创造性。对于Twitter上每一条信息不能超过140个字符的限制,大部分用户毫无怨言,他们欣然接受了这条规则。正是这种短小精悍令Twitter形成了一股天然的力量。

显然,浓缩也是Vine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拍摄一段时长6秒的视频,看起来或许十分容易,但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讲出一个故事,需要善用思考和独创力,最后大家做出的作品中,有些简直堪称杰作。你还可以把许多张照片组合成一段Vine视频,有些采用定格手法(stop-motion)制作的Vine视频给人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

理论3:不应该与视频进行比较。说到底,这些数量日益庞大的原生态短片或许并不神奇。当然,若与我们在电影院、电视机甚至是YouTube上看到的影像画面相比,这些短片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但是鉴于电影都是真人实景拍摄出来的作品,恐怕没有多少部能做到短片这般的短小精当。

事实上,摄影的意义在于捕捉一个单独的瞬间,经过精心审视后加以呈现。说到底,这就是一段时长只有几秒、不断循环播放的视频能够取得非常出色效果的原因所在——这些视频拓宽了静态图片的表现力,从中激发出不计其数的新可能、新瞬间和新故事。或许,我们最好把微视频看作静态图片的升级版,而不是视频的简化版。

网络微视频也可能既不属于图片,也不属于视频,而是某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事物,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价值。或许它只是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而认识到这一点,花了我们26年的时间。(翻译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