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识遥控电器

时间:2024-07-04 01:59:06

用意识遥控电器

别管什么语音控制、手势识别了,电子产品可能很快就会直接听命于我们的大脑。

撰文戴维·波格(David Pogue)

用意识遥控电器

噢,真是太棒了——我们可以用语音识别控制手机,用手势识别控制电视。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好用。所以要我说,就别管那些半生不熟的新玩意儿了,我们真正想要的,应该是“思维识别”。

我在为最近一期《新星:现代科学》(Nova Science Now,本文作者在美国公共电视网主持的一档电视节目)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目前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似乎还没有取得太大进展。我曾经戴上一副价值为300美元的头戴式商用EEG(electroencephalograph,脑电图机),试图通过在脑中以“构想”的方式,做出一架玩具直升机。结果基本行不通。

这类“读脑”头盔佩戴方便,而且无创。它们能够隔着头皮,探测人类脑部活动留下的极其微弱的电信号。但在这些电信号具体产生位置的辨识上,它们的表现还很糟糕。此外,这类头盔所用的软件甚至不能判断出我正在进行的“构想”。我只能去“想”一些极为简单的词汇,比如“傻瓜”、“鞋带”、“泡菜”——总之必须是我在15秒的训练环节中想到过的那些。

目前也有一些其他的无创脑部扫描设备,如脑磁图仪(magnetoencephal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近红外线光谱仪(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等,但它们也都各有优劣。

当然,你大可将传感器植入对方颅内,从而取得最佳的读取效果。这种方法已经能让丧失行动能力的病人成功地操作电脑屏幕上的光标和机械臂。然而,若只是为了用这种方法来控制各类日常电子设备,恐怕你很难说服人们为此去动脑部手术。

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发现最让我惊艳不已,该校的马塞尔·贾斯特(Marcel Just)和汤姆·米切尔(Tom Mitchell)已经在利用实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仪进行某种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读泉—或者更严谨地称之为思维识别。

当我躺到fMRI里面后,我在屏幕上看到了20张不同物体的图片(如草莓、摩天大厦、山洞等)。在系统的引导下,我在头脑中想象着每样物品的特性,电脑会试着推断出我刚刚看到的两张图片的顺序(比如,草莓是否排在摩天大厦之前)。推断结果的准确率达到了100%。

无论我们每个人的母语为何,有过怎样的个人经历,每当我们想到某个特定的名词时,似乎都会“激活”大脑的同一处区域。提到“草莓”,我们可能会想到“红色”、“食用”或者“可以用手拿起”。而电脑知道哪样的特性会激活哪部分脑区。这套系统还能猜出你脑中想到的数字,或者你当前正处于它所知道的15种情绪中的哪一种。

要实现一想到“CBS”就能切换到该电视频道,我们还有太多的研发工作要做。在当前初期阶段,大部分BCI研究都集中在如何帮助残疾人士获得行动能力,或是如何测谎这些方面。而这些研究正在引发大量关于伦理、隐私及可靠性的讨论。如果有一天,思维识别真的被应用到电子产品中,势必也会引发其他难题。比如,在利用思维输入撰写电子邮件时,如果思想开了小差,会出现什么情形?如果夫妻两人分别想到不同的电视频道,最后会以哪方的思维为准?有谁会为了调整音乐的音量,而甘愿进行一次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

贾斯特对此却并不担心,这位卡内基梅隆大学脑认知成像中心(Center for Cognitive Brain Imaging)的负责人告诉我:“我们的机器确实是个庞然大物,但是总有一天,会有某位生物物理学家开发出某种十分小巧的设备,操作原理也可能跟我们的不太一样。”眼下,要判断BCI会在何处靠岸,或会在何时起飞,都还为时尚早。我们也不用为此担忧。毕竟,第一个发明出轮子的人,恐怕未必能立刻想到阿西乐(Acela)特快列车、过山车、滑板这些新事物吧。

反正,我的思维被读出来了,我也是该项技术的信徒。我相信,思维识别技术会越来越先进,现在数百万美元资金也正投入到对该项技术的改进中。也许,以后的人一出生,体内就会被植入一个脑电波遥控器呢!(翻译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