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显示屏的尴尬
如今的数码设备,屏幕像素远超以往,但是所有这些视觉享受都是有代价的。
撰文戴维·波格(David Pogue)
苹果的iPhone 4将“视网膜屏”(Retina Display)推到了大众面前,世界为之沸腾。科技资讯网站Engadget上的一篇评测文章称“世上从未有过画面如此细腻、清晰、赏心悦目的屏幕”。《连线》(Wired)杂志则表示“盯着这块屏幕看会上瘾”。
他们所赞叹的对象,正是视网膜屏那极高的像素密度。iPhone 4的像素密度为每英寸326像素(ppi)——人眼在正常视距外观看如此精细的画面时,完全分辨不出屏幕上的像素点。苹果接着又将视网膜屏用在了iPad(264ppi)和MacBook Pro系列笔记本电脑(227ppi)上。
分辨率大战由此拉开帷幕。三星、诺基亚和HTC分别陆续推出了显示屏像素密度为316ppi、332ppi和440ppi的新款手机。谷歌的Nexus 10平板电脑,像素密度甚至超过iPad,达到了300ppi。
随后,连电视机制造业也加入了这场大战。厂商们推出了4K超高清技术——其分辨率为高清电视屏幕的4倍。整整4倍!在某种程度上,分辨率的提升的确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不过在这句评语旁,还要再加上几句批注。
低分辨率图像在高分辨率屏幕上并不会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做过iPhone应用程序开发的人都知道,低分辨率图像在高分辨率屏幕上并不会得到更锐利的显示效果。在高分辨率显示屏上,手机只是使用了双倍的原始像素而已(低分辨率图像上的每一个像素,在高分辨率屏幕上都变成4个像素来显示),这并不会改善图像的锐利度。
事实上,它们的视觉效果反而更差。你或许还记得,高清电视机(HDTV)刚上市时,播放标清信号的画质还不如标清电视机(现在还是这样)。猜猜看,电视机之外的其他屏幕会怎样?当然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理论上来说,由于像素提高1倍,标准分辨率的图像在高分辨率屏幕上显示时锐利程度并不会下降。然而,许多MacBook用户沮丧地发现,视网膜屏出现之前的图像显示在视网膜屏上时画质更差。这或许是因为标准屏会自动平滑相邻像素间的差异,而在视网膜屏上,这种差异变得微乎其微,导致精妙的平滑渲染技术再无机会一显身手。
整体而言,这一问题在世界上最大的应用程序——互联网上表现得尤为显著。为视网膜屏重新设计的网站少之又少,所以在视网膜屏上浏览网页上的图像,画质通常都很糟糕。
更大意味着更慢。如果网站设计师们真的着手设计了高分辨率版本的网站界面,那么网站所用的图像文件就会变得更大,加载速度也会跟着变慢。在网络流量按兆字节(MB)计费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打开这样的网站会让用户花费更多的钱。我们真的想用更长的等待时间、花更多的钱,来浏览那些图像更锐利的网站吗?难道就没得选吗?
我们都已经被运营商们强行设定了每月数据流量上限。莫非我们就那么想让一个又一个高分辨率网站,每个月都消耗我们4倍的网络流量吗?
文本应该可以自动实现更锐利的显示效果,但这是有条件的。刚才所说的图像显示问题并不会出现在文本的显示中。文本不是图像。但凡程序或网页要显示文本时,苹果针对视网膜屏专门定制的软件均会自动向你的显示屏输出极为锐利的文字。
不幸的是,上面这句话只有在软件开发公司使用苹果给定的文本处理程序时才成立,并不是所有软件公司都会这么做。比如,用Adobe的排版软件InDesign制作出来的文档,文本显示效果就一塌糊涂。
4K电视信号播送?洗洗睡吧。把电视机屏幕视网膜化的想法更是格外荒谬。不会有哪家有线或卫星电视运营商愿意发射4K电视信号,因为一个4K电视信道所需的带宽足够用来发射4个高清频道。为了节省带宽,运营商们都已经开始发射低分辨率的高清电视信号了。
4K视频所需的数据量也大大超过了DVD、蓝光光盘或者网络流媒体的承载能力。那你在4K电视机上还有什么可看的?
购买索尼84英寸4K电视机的用户,可以从索尼公司那里租借一块硬盘,里面储存着10部索尼自己制作的4K影片。
难道我们就只好这样?把几块硬盘寄来寄去?
进入超高清时代所需的硬件设施已经就绪。现在我们需要想清楚的问题是:在手机、网站和电视机上,如何把那些高分辨率的内容全部“塞进去”。(翻译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