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伪君子

时间:2023-12-11 21:09:01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伪君子

我们的模块式大脑是如何引导我们否认并扭曲证据的?

为什么每个人都是伪君子

你要是还在疑惑,为什么有些受过教育的聪明人会无视过硬的证据,继续相信生物进化是谎言、全球变暖是骗局,那么不要再胡乱猜测了。这一切都可以用我所谓的“逻辑隔水舱”(logic-tight compartment)来解释——所谓逻辑隔水舱,是指大脑中的若干模块,作用相当于轮船中的水密舱。

大脑的不同功能互相区隔、彼此协作或者冲突,这个概念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是进化心理学的核心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进化心理学家罗伯特·库兹班(Robert Kurzban)在《为什么每个人(除了我)都是伪君子》(Why Everyone (Else) Is a Hypocrite)中写到,大脑被进化塑造成了一个多模块、多任务的问题解决器官,用老式的比喻,它是一把包含了各种工具的瑞士军刀;用新式的比喻,则是一部安装了各种应用程序的库兹班升级版iPhone。人脑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自我”来产生内部一致、彼此连贯、相互间没有冲突的信念。相反,我们的大脑是由许多独立而交缠的模块组成的,它们之间常闹不合。这些模块当中,有的在短期内引导我们渴望甜而多脂的食物,还有的则在长期内监督我们的体型和健康,它们之间就是冲突的。除此之外,主导合作和主导竞争的模块也是冲突的,就像主导利他和主导贪婪的模块,以及主导诚实和主导谎言的模块。

在新的科学理论和较老、较天真的信念之间产生冲突时,区隔效应也会发挥作用。2012年,在《认知》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美国西方学院的心理学家安德鲁·施图尔曼(Andrew Shtulman)和约书亚·巴尔卡塞尔(Joshua Valcarcel)发现,观察对象在某些科学论断和自己既有的天真信念一致时,会更快地认同这些论断是有效的。相比之下,和既有信念相左的科学论断在大脑中处理得较慢,也较不准确,这显示“天真的信念并不会在获知和它们不相容的科学理论后消失,而是会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与后者共存”。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在信念的区隔中或许也起到了作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2010年刊登的文章《有了疑惑你就喊!》(When in Doubt, Shout!)中,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者戴维·盖尔(David Gal)和德雷克·拉克(Derek Rucker)发现,当观察对象的坚定信念遭到动摇时,他们“比起那些信念没有被动摇的对象……会更加坚定地为原来的信念辩护”。两位研究者由此推断,某一个信念的热情传播者,其实可能正怀着“呼之欲出的疑惑”,他们坚持不懈地对人传道,或许正说明他们的信念是值得怀疑的。

另外,“逻辑隔水舱”还受到道德情绪的影响。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个叫做“动机性推理”(motivated reasoning)的过程,引导我们对数据和证据加以歪曲。比如,那个存放宗教偏好的模块会引导信徒们寻找特定的事实,以证明自身的信仰。再比如,那个包含政治倾向的模块,如果它是偏向保守派的,就可能引导资本主义者相信:任何呼吁减少工业污染,宣扬全球变暖的说辞都是自由派的骗局。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拆掉“逻辑隔水舱”之间隔绝彼此的舱壁呢?2012年,在《公共利益中的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上,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芬·莱万多夫斯基(Stephan Lewandowsky)及同事提出了如下策略:“首先考虑揭穿真相会在对方的心灵模块中造成怎样的沟壑,再换一种解释将这道沟壑填满……为避免对方对于误解更加熟悉,要多强调你想要传达的事实,少重复对方的迷信。在提到某个迷信之前要先明确警示,力求引起对方在认知上的警惕,使其免受迷信的影响……要考虑你所传达的内容是否会威胁到听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是,你就要面临世界观逆火效应(world view backfire effect)的风险。”

总之,揭露真相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把坏的谬论换成好的科学。(翻译红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