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算术和中间地带
为什么人类大脑缺乏对概率的直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准备给一个朋友打电话,他却先打来了?这类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不是很高,但如果把所有概率加起来,总和终会达到100%。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机会,奇迹也有可能发生。
我们姑且将奇迹定义为“发生概率为百万分之一的事件(由于这类事件极少发生,人们甚至不知如何称呼它们)”。依据这一定义,假设一个人每天清醒12小时,每秒钟有一个比特的数据进入他的意识,那么这个人每天将接收到43,200比特的数据,即每月1,296,000比特。即便其中99.9999%的数据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可以将它们滤除或者完全忽略),但他每月依然会遭遇到1.3个“奇迹”,累积起来,一年就有15.6个了。
按照先入为主的习惯,人们总是热衷追寻那些能够证明自己正确的证据,对相反的证据则采取忽略或质疑的态度。所以,人们通常只会记住几个令人惊讶的巧合,而把不计其数的无用数据完全遗忘。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解释那些预兆死亡的梦,计算量也仅仅相当于“封底计算”(back-of-the-envelope calculation)水平。人平均每晚会做5个梦,大约每年1,825个。如果我们能记住10个梦中的一个,一年就能记住182.5个梦,3亿美国人每年能记住547.5亿个梦。根据社会学家的看法,平均一个人会有150个熟人,那么美国社会就是一个拥有450亿个人际联系的网络。美国的年平均死亡人口是240万,以此类推,被记住的547.5亿个梦中总有一些会不可避免地与240万死亡人口及450亿个人际关系联系到一起。按照这个思路,如果有些预兆死亡的梦没有成为现实,那么才真的算是奇迹呢!
上述例子说明,概率思维(probabilistic thinking)具有超越人类数字直觉的强大能力。我以前讨论过“民间智慧”、“土药方”和“民间经济学”,按这种命名方法,我将人们的数字直觉称为俗算术(folk numeracy)。作为人类的一种内在脾性,俗算术会导致人们误解或算错概率问题,会引发人们的奇思异想而忽视统计学的应用,会促使人们关注记忆短期趋势和小事件的走向。受它影响,人们虽能注意到短期的凉爽天气,却会忽视全球变暖的大趋势;能关注因近期地产、股市低迷而引起的惊慌失措,却遗忘了已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增长。锯齿形的数据趋势线就是俗算术思维的真实写照。人们的感觉往往专注于锯齿向上或向下的角度,而忽略了曲线的整体趋势走向。
为什么人们的直觉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这是因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已经到达一个介于长与短、小与大、慢与快、幼与老的中途地带,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将之称为“中间世界”(Middle World)。出于个人偏好,我称其为“中间地带”(Middle Land)。在空间概念上,处于中间地带的人类感官更适于感知中等尺寸的对象,例如大小介于沙粒和山脉之间的各种物体。人类非但无法感知原子和细菌的存在,也无法感知星系和宇宙的扩张。在速度的中间地带,人类可以感知到以步行或跑步速度移动的物体,但对冰川和陆地的缓慢移动以及光的高速行进却毫无察觉。从时间上看,人类的中间地带范围只包括从心理学上历时3秒的“此刻”[now,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的定义]到人类生命持续的几十个年头。这一时间范围是如此短暂,以致人类无法体会到进化的过程、大陆的漂移,或者长期的环境改变。这种中间地带的算术思维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关注并记住短期趋势、有趣的巧合以及个人的奇闻轶事。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随机性(randomness)如何像醉汉走路那样支配人们生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伦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在他的著作《醉汉走路》(The Drunkard's Walk)中对这种行为进行了阐释。(翻译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