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科学才能摆脱依赖信念的实在论?

时间:2023-12-11 20:39:03

有偏见的大脑

为什么只有科学才能摆脱依赖信念的实在论?

为什么只有科学才能摆脱依赖信念的实在论?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在夏威夷出生的吗?我觉得这个问题相当荒谬,而且在动机上暗含种族主义。因此,当我面对那些持不同看法的“出生证阴谋论者”时,我很容易就忽略了他们在“出生证明”和“出生登记证明”之间所作的区分。这是因为,一旦我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意见,这个意见就会成为信念,它受到一系列认知偏见的保护,显得千真万确。那么,我的这种态度是非理性的吗?可能吧。不过话说回来,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信念系统,其实都是这么运作的。(“出生证阴谋论者”认为,奥巴马未出生在美国领土,因而没有资格成为美国总统。)

我们之所以形成某些信念,有着各种主体的、情绪的、心理的原因。小到家人、朋友、同事,大到文化和社会,我们的信念处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之下。信念一旦形成,我们就会用各种感性的理由、有力的论据、理性的解释来为它们辩护申说,使之显得合理。信念是第一位的,对信念的解释是第二位的。我在《信任的大脑》(The Believing Brain)一书中指出了一个现象,即我们对现实的认识有赖于我们对它的信念,我把这个现象称为“依赖信念的实在论”(belief-dependent realism)。现实的存在固然独立于人的心灵,但在任何时候,我们对现实的认识都依赖于我们的信念。

我的这个概念仿照的是物理学家霍金和蒙洛迪诺在《大设计》(The Grand Design)一书中提出的“依赖模型的实在论”(model-dependent realism)。两位作者认为,迄今还没有一个物理模型能够解释现实的方方面面,因此,“不能说某个模型比别的模型更贴近现实”。这些模型只有和不同的理论相联结,才能构成完整的世界观。

一旦形成信念,并对它们效忠,我们就会用一系列强大的认知偏见来维持、强化它们。这些偏见足以扭曲我们的感知,使之与信念相符,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种。

固着偏见(anchoring bias):在决策时对特定的参照物或信息过于依赖。

权威偏见(authority bias):重视权威的意见,尤其是在评价我们所知甚少的事物时。

信赖偏见(belief bias):根据结论的可信度来评价论证的强度。

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为业已存在的信念寻找有利证据,忽视或曲解那些不利的证据。

除了上述偏见之外,还存在一种群内偏见,即更加信赖那些被我们视作同一群体的人,不太信任那些来自其他群体的人。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在部落生活中进化而来的,这使得我们非但会对信念作出这样的价值判断,还会对信念进行丑化和忽略,将它们看作是无聊的、邪恶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依赖信念的实在论在一种“元偏见”的推动下愈加深化,它的名字叫“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即能够在他人身上看到认知偏见,却对这些偏见对自身信念的影响视而不见。这种元偏见,即便是科学家都不能避免,他们受到“实验者预期偏见”(experimenter-expectation bias)的影响,容易注意、选择、发表那些和他们预期的实验结果相符的数据,同时忽视、抛弃、怀疑那些和预期不符的数据。

人类容易轻信,并容易受到一系列心理偏见的左右,这就是为什么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设置了内在的自我纠错机制。科研需要严格的双盲设计,无论是实验对象还是实验者,都对数据收集期间的种种条件不得而知。与同事的合作也至关重要。研究结论要在科学会议和同行评议的期刊上经受检验;研究要在其他实验室里得到重复。对结论不利的证据、对数据的矛盾解释,都要在分析中有所涉及。毕竟,就算你不主动提出对你的理论不利的数据和论证,别人也会提出,他们通常还会兴高采烈地在公开场合向你发难。这就是为什么科学研究必须具备怀疑精神,有了它,我们才能避开大脑设下的陷阱,摆脱依赖信念的实在论。(翻译红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