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西法效应:人人都可变成恶魔
从斯坦福大学到阿布格莱布的教训
阿布格莱布(Abu Ghraib)监狱的虐囚照片震惊了世界。其实,早在三十年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在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大楼的地下室中就已预见到这一切。在那里,他曾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模拟监狱中,随机指定学生扮演“守卫”或“犯人”的角色。这一实验原计划进行两个星期,但六天以后就被迫终止,因为这些原本情商和智商都正常的年轻人参与实验后,不是变成残忍暴虐的“卫兵”,就是沦为精神崩溃的“罪犯”。
当政客们宣称阿布格莱布案例只是极个别的“坏苹果”事件时,津巴多提出了异议。他将这类事件称作“路西法效应”(Lucifer Effect)。该效应指的是一种人格转变,这种转变会让正常人做出恶毒的事情。津巴多指出:“将罪恶看作个人性情问题,认为有这类问题的人仅是一筐苹果中的几个‘烂苹果’是不正确的,我和许多社会心理学家正竭力纠正这种错误。”津巴多承认,的确有少数“坏苹果”存在。但世界上的大部分罪恶并不是由他们犯下的。“在谴责个人之前,我们先要深究造成他们犯罪的环境。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整筐苹果都是好的,烂苹果只是少数,而不相信其实整筐苹果都已经烂掉了,只剩下了几个好的?”
二者有何不同?比较当事人暴虐行为之前、之后和过程中的行为,津巴多解释说:“以斯坦福大学的实验为例,我相信参与实验的每位学生都是好苹果。在实验初始,他们都是正常人。然而,仅在几天之内,守卫就变成了暴徒,而犯人则完全精神崩溃了,就像阿布格莱布发生的一样。”津巴多指出,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现象最严重的区域值夜班的上士伊万·弗雷德里克(Ivan Frederick)在去伊拉克之前,是“一个虔诚的爱国主义者,他定期去教堂,将美国国旗挂在自家门前,听到国歌就会心潮澎湃,甚至泪流满面,有着美国民主和自由的坚定信念,并毅然参军来捍卫这些信仰”。
在去阿布格莱布之前,弗雷德里克是一名勇敢的模范士兵,曾多次被嘉奖。事件曝光后,他因虐囚被起诉。津巴多安排了一位军队临床心理学家对弗雷德里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心理评估,结果显示,他的智力、人格方面得分都达到平均值,并没有虐待和病态倾向。按照津巴多的说法,这一结果“明确显示,以性情原因将弗雷德里克定性为‘坏苹果’其实是没有根据的”。直到被送到莱文沃思(Leavenworth)开始八年的监狱生活后,弗雷德里克还在信中告诉津巴多说:“我很自豪能为国家效力大半生。我已经做好准备为我的国家、家人和朋友牺牲。我想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弗雷德里克并非一个持有不同政见的叛逆者,而是一个非常爱国的模范士兵,他倾向于服从怂恿他们做出暴行的权威指挥,并且坚信,只要目的正当,可以不择手段;第二,我在《善与恶的科学》(The Science of Good and Evil)一书中,提出了道德的双重性学说,即人类的善恶倾向可以通过性情体现,但具体实施则取决于周围的形势和自身行为的抉择。对于人类心灵阴暗面的罪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见解颇深,他在《古拉格群岛》(The Gulag Archipelago)一书中尖锐地指出:“如果只是有一些坏人在某处从事邪恶的犯罪行为,把这些人揪出来,绳之以法就可以了。但是,善与恶往往是共存于每个人心中的,谁又愿意毁掉自己一半的心呢?”(翻译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