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秘诀是教育、机遇,还是创造力?

时间:2023-12-11 19:29:01

出类拔萃的秘密

成功的秘诀是教育、机遇,还是创造力?

成功的秘诀是教育、机遇,还是创造力?

半打啤酒乔(Joe Six-Pack,特指美国中下层人群)、管道工乔(Joe the Plumber,来自俄亥俄州的神秘管道工,因美国大选走红)和乔·拜登(Joe Biden,现任美国副总统)到底有何差别?显而易见,后者贵为副总统,前两人不过是贩夫走卒。为什么同名不同命呢?成功的秘诀包含诸多要素:基因、父母、兄弟、伙伴、导师、实践、动力、文化、机遇、传统和运气。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科学家需要建立复杂的统计模型,才能确定各变量对成功影响的大校

在不受研究方案制约的情况下,撰稿人可以任意挑选感兴趣的变量出版励志书籍。《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Malcolm Gladwell)就精通此道,他在新书《出类拔萃的人:成功的故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指出:“闭门造车”不会成功,有所作为的人“往往拥有非凡的潜质、绝佳的机会和良好的文化传统,他们勤奋好学,而且独具慧眼”。

比尔·盖茨就是个典范。他天资聪明,但格拉德韦尔认为“父母送他去昂贵的私立学校”才是关键。学校电脑俱乐部的电传分时终端机(teletype time-sharing terminal)可以直通西雅图的计算机(mainframe compter),这在1968年还是相当罕见的玩意儿。盖茨又恰好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正值计算机工业空前发展,丰富的经历使他的软件公司迅速崛起。

格拉德韦尔提到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 Mozart),他受到作曲家父亲的言传身教,从6岁开始学习作曲,直到20多岁崭露头角,完成了从一般音乐家到大师的蜕变。德国汉堡是甲壳虫乐队(Beatles)的幸运之城,他们在那里累计演出超过1,200场,正是上万小时的现场表演让它们蜕变成一支超级乐队。冰球明星出生在1、2、3月的特别多(比例大约为40%,而多数研究预计正常比例应该在25%左右),因为少年球员初次上冰时,通常以1月1日划分年龄,年初出生的球员个头较高,健壮的体格和敏捷的身手让他们更具优势。亚洲国家有“种植水稻的传统”,因此神童辈出。水稻需要常年耕作,培养了他们“对努力和勤奋的重视”。三伏天,亚洲学生能潜心读书,美国学生却在商场溜达。

格拉德韦尔认为,神童和天才是“历史与社会、机遇与传统的产物。成功是优势和天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意外,也不神秘。只是这种优势和天赋对一些人来说顺理成章,对另一些人则并不适用。有些人靠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有些人则是靠运气飞黄腾达。但无论怎样,这些要素都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创造力也至关重要。弗兰克·萨洛韦(Frank J. Sulloway)在《天生反叛》(Born to Rebel)中对“成功”作了全面的研究。他认为:“创造性人才不会坐等机遇来临,而是主动创造机遇。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登上小猎犬号(Beagle)之前,已经计划到加那利群岛(Canary Islands)考察。甲壳虫乐队即便不去汉堡,也会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盖茨拥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即便学校没有计算机终端设备,他也会通过其他途径接触到编程工具。”当然,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的儿子是个天生的音乐家,而不仅仅是子承父业。

其实,1万小时并非判别精湛技艺的标尺。《天才起源》(Origins of Genius)的作者迪安·基思·西蒙顿(Dean Keith Simonton)认为,成功是一个达尔文式的进化过程,充满变化和选择。天才不仅思维活跃,而且能够找到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诺贝尔奖得主其实不难预测,只需看看谁的文章引用率最高。如西蒙顿所言,“事实一再证明,在创造领域,衡量成就的唯一指标是人们使用该产品的绝对数量”。

天才就是天才。(翻译徐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