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智能马桶--两个抽水马桶的故事。
2006年8月初,我收到一则来自印度孟买的消息,那里正在拍摄宝莱坞大片《加油!穆纳拜》(Keep at It, Munnabhai)。剧组人员在一个公共洗手间拍摄时遇到了麻烦:每当演员经过自动冲水便池,传感器就会自动启动,哗哗的冲水声随即响起,这一场戏的胶片也就报销了。“这么多剧组工作人员挤在厕所里,常常会同时触发便池的传感器,冲洗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电影导演拉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对美联社记者抱怨道,“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暂时离开厕所,等待冲水完毕。”
孟买的自动冲水厕所让我回忆起自己关于自动冲水厕所的倒霉经历。那次遭遇发生在个人计算机的先行者——微软公司总部。
那是1997年:科学家宣布了克隆羊多利的存在,《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超过《摩登原始人》(The Flintstones)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连续播放时间最长的电视动画片,新出炉的自动冲水厕所使美国的保洁工作受益良多。总而言之,那是迅猛发展的一年。
那年2月,我正在西雅图参加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年会。与会记者受邀参观雷德蒙德附近的微软总部,我也理所当然地加入了参观的行列。其间,我离开了报告会场(我还记得报告是关于可靠的声音识别软件的研究进程,给人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这种软件还存在着无法解决的问题),东游西逛了一会,找到了一个洗手间。我走进去,把马桶盖子掀起来,然后按照正常流程解决内急问题。搞定之后,本着对公众利益负责的态度,我试图冲水。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在寻找任何手柄、按钮甚至拉绳未果以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小的黑色方框,中间还有一个闪亮的红点。我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电子技术。
显然,这是一个传感器,它应该在终端用户提裤走人的同时,触发自动冲水系统。但是,我既没有见到水流涌出,也没有看到马桶被清洗,更没有目睹流水呈漩涡状退去。在没有清除所有的“罪证”之前,我是绝不会离开的。于是,我开始了一场极其细心的调试分析。通过对马桶上所有部件的几何性质、相对位置和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之后,我得出结论:根据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它只能被一样东西阻隔,那样东西就是掀起的马桶盖。只要马桶盖子呈掀起状态,系统就会默认马桶还在使用之中。于是,我放下了马桶的盖子。
这个简单的动作,在解决了上百万场婚姻危机后,终于成了我的救星。这个被我们称为“电子眼”的东西突然意识到,人类的任务完成了。水开始向大海奔流,把很小一部分经过处理的咖啡因送入皮吉特海湾。
在洗手的时候,我开始反思在微软的如厕经历,有两种可能的答案可以解释我遇到的问题。一种可能是:安装自动冲水部件的人运用最先进的运动传感技术和深层次的人体工程学理论,促使人们养成放下马桶盖的习惯。另一种可能性是:马桶盖和传感器只是偶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鲁布·戈德堡式(Rube Goldbergian)串联,因此,马桶盖起到了旧式冲水手柄的作用。作为一个通过点击“开始”来关闭计算机的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的用户,或者作为一个知道大多数人对冲洗马桶并不会如此敬业的人,我打赌是后一种可能造就了这个自动冲水马桶。(翻译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