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5日,美国俄亥俄州的Marsh超市揭开了超市计算机化时代的序幕。自此,条形码由于可以标出物品的产地、名称、生产日期等许多信息,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政管理等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条形码,整个国家的经济都无法正常运行。
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条形码标准有UPC(通用商品码)、EAN(欧洲商品码)等。图为黄箭口香糖。
条形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8年。当时美国费城德瑞索大学一名叫伯尼·苏沃的研究生,偶然听说当地一家食品店老板为加快结账速度,正在研究一种能自动读取产品信息的方法,便和朋友乔·伍德蓝德一起研究这个解决方案。
他们首先想到利用油墨在紫外光下发光的特性来识别产品,但油墨的不稳定性和高昂的成本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后来经过反复试验和思考,他们于1949年申请了用于食品自动识别领域的环形条形码专利。遗憾的是,以美国当时的工艺和经济水平,他们还没有能力印制出这种编码。
后来伍德蓝德加入IBM公司,并把自己的专利卖给了IBM。1962年,Philco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从IBM公司手中买走这项专利,并将它卖给RCA。目前所知的第一个商用条形码出现于1966年,但人们很快就意识到应该为它制定出行业标准。
1966年,美国国家食物连锁协会要求制造商研制一种能够加快货物验收速度的设备,于是1967年在辛辛那提的克罗格商店,RCA安装了第一个条形码扫描系统。但这些条形码并不是直接预印在产品包装上,而是由店员粘贴上去的。
1970年夏天,应国家食物连锁协会的要求,Logicon公司开发出食品工业统一码(UGPIC)。1973年,美国统一编码协会建立了通用产品代码——UPC系统,并且实现了该码制的标准化。
1974年6月25日,俄亥俄州的Marsh超市安装了第一台UPC扫描器。在使用UPC条形码的27种商品中,第一个被收银员扫描的是标价69美分的十片装箭牌口香糖。如今,这条口香糖还存放在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1977年,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成立,负责开发出一套全球化跨行业的商品信息识别系统。
目前,全球每天大约要扫描80亿次条形码。但当今随着光电技术及生物技术的发展,有人担心条形码将被射频卡(RFID)、IC卡、光卡、生物卡等新兴技术所取代,而贸易的无纸化也将冲击条形码。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电子商务的运用不仅不会削弱条形码的发展,相反条形码作为一种廉价、便捷、准确、高效的存储介质和数据录入手段,必将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而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