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的发明(1964年10月)-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时间:2024-12-07 01:17:03

1964年10月1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时速高达271千米,结果从东京至大阪的行驶时间由6小时30分缩短到3小时。这条专门用于客运的电气化、标准轨距的双线铁路,代表了当时世界第一流高速铁路的技术水平,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由试验阶段跨入了商业运营阶段。

高速铁路的发明(1964年10月)-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日本新干线E5系列高速动车组。

铁路作为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19世纪初便在英国出现,并在20世纪初汽车问世之前,一直担当陆上运输的主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高速公路大量建成以及民用航空的普及,铁路运输慢慢走向下坡。

而早在20世纪初,火车时速超200千米的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夕,世界上首条投入商业运作的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系统开通。当时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新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主要由川崎重工建造,营运速度每小时超271千米,最高达300千米。

虽然高速铁路的速度比不上飞机,但在中短距离的旅程中(650千米以下),搭乘高速铁路不像搭乘飞机那样麻烦,即要到离市中心较远的机场办理登机、安检等程序,所以还是比较省时省力。并且高速铁路班次可以较为频密,总载客量也远高于民航。此外,高速铁路与航空等运输方式相比,不易受到大雨、浓雾等气候因素影响。

高速铁路的发明(1964年10月)-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德国ICE高速列车。

世界各国的高速铁路发展,都是首先连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如日本的东京至大阪(东海道新干线)、韩国的首尔至釜山、法国的巴黎至里昂、美国的波士顿至纽约和华盛顿,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投资,甚至可以将原有的路轨改良后使用。

随着高速铁路及其他运输方式有机联系、协调发展,优化了路网结构,扩大了运输能力,促进了区域内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的快速流动,满足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的形成,也进一步拉动了沿线经济和城市群发展,增强了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力,从而为高铁沿线城市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高速铁路的发明(1964年10月)-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人类铁路系统由于是有轨交通,它的安全性和通畅性要强于汽车。图为中国高速铁路和谐号CRH2型电力动车组。

2010年7月1日开通的沪宁城际高铁,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一条城际铁路——原本需要两个半小时的沪宁行程,最快只要73分钟。而上海到南京,沿线六个地级以上城市从此进入“同城时代”。沿线的居民出行,则更加便捷:他们可以上午到上海看世博,中午到苏州观园林,下午在无锡游太湖,晚上回南京品味秦淮河……

2008年4月18日,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京沪高速铁路开工,总长1318千米,总投资约2209亿元。京沪高速铁路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它和京港高铁是我国目前最长的两条客运专线。京沪高铁2010年建成,设计时速350千米。2011年6月30日开始运营,近五小时的“陆地飞行”也是对列车安全性的一大考验。

不过,随着高速铁路网的日渐完善,“同城效应”也将改变着高铁沿线人们的生活方式、时空观念和置业理念。那些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候鸟族”数量将不断增加,并成为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徐澜)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