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时间:2024-12-07 00:53:01

1945年7月16日5时24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命名为“小玩意儿”的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爆炸腾起的烟尘好像垂天之云,而且现场半径400米范围内的沙石都被熔化成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则全部死亡。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投向日本长崎的原子弹“胖子”爆炸腾起的蘑菇云。

在《天方夜谭》中,有位棋类发明者领取奖赏时,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个方格中放一颗麦粒,第二个方格中放两颗麦粒,之后的每个方格中放的麦粒数依次是它前面一格的两倍。国王心里好笑,以为得了便宜,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在计算那位发明者应该得到多少麦粒时,国王发现当时全国库存的麦子似乎还不够他应得的千分之一。

其实,《天方夜谭》故事里的麦粒很像原子核裂变中的中子:每个中子通过撞击铀核使之裂变,并释放出三个中子,所以铀核释放出的中子总量比棋盘上的麦粒增幅大。最终铀核全部发生裂变,就出现雪崩式的核爆炸,释放出势不可挡的巨大能量。

核裂变能产生巨大能量这一现象被发现后,美、德等国科学家争相探索核裂变的应用,特别是军事应用。出于对德国战争狂人希特勒的担心,一批被法西斯迫害流亡国外的科学家,鼓动当时名望很高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39年8月2日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写了一封信,指出利用裂变物质制造具有杀伤力极大的武器——原子弹的可能性及其严重后果,并建议美国运用一切手段探明这种可能性。当时德国科学家正在研究裂变链式反应,并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非常现实的威胁,促成美国也实施了有名的“曼哈顿工程”——原子弹研制工作。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奥本海默(1904—1967),美国物理学家。由于负责美国陆军总部的“曼哈顿工程”,号称美国“原子弹之父”。

到1945年,美国花费20多亿美元,终于率先研制出三枚原子弹,分别命名为“小玩意儿”、“小男孩”和“胖子”。1945年7月16日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空军基地一试验场30米高的铁塔上,进行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原子弹试爆。“小玩意儿”钚装药重6.1千克,梯恩梯(一种炸药,英文缩写为TNT)当量为2.2万吨。试爆中产生了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和上百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致使30米高的铁塔被熔化为气体,并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弹坑。而爆炸腾起的烟尘好像垂天之云,极为恐怖。现场半径400米范围内的沙石被熔化成黄绿色的玻璃状物质,半径1600米范围内的所有动植物则全部死亡。

面对巨大的爆炸,“曼哈顿工程”负责人奥本海默想起一首印度古诗中的两句:“我是死神,我是世界的毁灭者。”

就在原子弹第一次成功试爆后的第20天——1945年8月6日8时15分,一架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代号为“小男孩”、以高浓缩铀为燃料的原子弹。刹那间,8万余人丧生。三天后,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代号为“胖子”的钚原子弹,当日造成6万余人丧生。这两次原子弹爆炸造成了大量无辜者的死亡,但也促使了日本投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画上了句号。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代号为“小男孩”。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投向日本长崎的原子弹,代号为“胖子”。

第一次原子弹爆炸(1945年7月16日)-“小玩意儿”震惊世界

TNT当量为2.5万吨的原子弹“小男孩”在日本广岛上空432米爆炸,造成几十万人死伤。图为投下“小男孩”的美军飞机。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朵蘑菇云在中国西部上空冉冉升起,宣告我国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我国在第一次核试验成功之日就庄严宣布,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是为了最终消灭核武器。

原子弹爆炸给当初的人们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科学家们也曾担心核武器会毁灭人类,结果在美国进行过60次原子弹试爆的西太平洋比基尼岛和埃尼威托克岛上,停试六年后的1964年,科学家们发现人在岛上又可以正常生活。

换个角度说,如果没有原子弹,就没有今天大规模的原子能运用。由于核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特别巨大,所以它能使许多用其他方法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比如开山、辟路、挖掘运河、建造人工港口,甚至还可以改造沙漠。(沈蒙和)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