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询问任意一个扑克牌玩家,他是如何发现其他玩家的“破绽”时,他们就会告诉你,几乎每个人在玩牌时都会露出破绽。根据扑克牌学网站的专家所说,眼神和手都会暴露破绽,比如,双手颤抖、双眼睁大一眨不眨、瞳孔放大,这些都是分得一手好牌的信号;眼神空洞(或者故意直勾勾盯着你)这就意味着分得一手臭牌。
这个理论的某些部分可能说得通,但事情的真相是,我们所相信的谎言测试实际上大部分都是错觉。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测试了数千人来研究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情感变化。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人们怎么努力观察,能够区分诚实和不诚实的准确率只有55%——刚刚超过50%或者说只是比胡乱猜测好一些。然而,艾克曼的研究却对准了另一个“破绽”,这个破绽似乎使研究不断取得成果:那就是微表情——在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它的持续时间只有一秒钟的1/20或1/15。
如果说微表情听起来是那么微乎其微又难以发现的话,这是因为它们的本质就是这样的,它们也很难被有意识地控制,那么,这就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说谎的人不可能不做出微表情,但你也很难发现它们。艾克曼和他的团队已经对15000多人进行了实验,其中只有50人——少于0.3%的人——似乎能够发现微表情的规律。
然而,能有50人发现微表情,这个数字也很吸引人。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无意识的信号,是否能够成为我们对于观察说谎者而产生的“直觉”呢?这种直觉就像是约会后感觉对方并不会像他们所说的那样会给你回电话一样,或者像是感觉一个骨瘦嶙峋的裸男并不会是真的想带你去魔多一样……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对上述设想进行了研究。他们给参与者们播放犯罪嫌疑人的视频,在视频中嫌疑人被拷问是否偷了100美元。有一半嫌疑人确实说了真话。该实验给每个参与者看两个视频,其中一个视频的嫌疑人说了真话,而另一个视频的嫌疑人说了假话。之后,该实验要求参与者们完成一个任务——判断嫌疑人是否说谎,然后分别按下写有“诚实的”“坦率的”或者“骗人的”等单词的按钮。实验的重点在于:这些单词是在他们看到的视频中随着嫌疑人的照片一同出现的,但实验要求他们忽视照片,只把精力集中在单词本身的意思上。(记住,参与者们不知道是否有人说真话)
事实证明,当实验的参与者看着嫌疑人的照片,他们能更快地分辨出谁说了实话,谁说了假话。这表明在某些无意识的层面上,“说谎的人”和“诚实的人”的样子已经印在参与者的脑海里,并改变着他们的想法——尽管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他研究也发现,如果一个人做出判断的时候注意力被分散(比如在这种情况下做一个非常难的智力测验),他识别骗子的准确率可以提高。如果要求他们迅速作出判断,其结果还不如随便猜——曼海姆大学做这项研究的心理学家说,随便猜表明我们的大脑有能力分辨真实和谎言。然而,这要求整合一整套丰富的线索,但这些线索是很微妙的,我们几乎很难意识到。
所以,你能发现谎言了吗?当有人暗示你听从你的直觉,并让你不用专注甚至不用认真思考时,你就该当心了。每一条无意的线索都有它无意的倾向。我们的大脑已经形成一种趋势,根据人们的年龄、种族或者背景作为直接参考和一种速记的模式,从而对这些人形成模式化的看法。因此我们更喜欢与我们相像的人。测谎从来不是百分之百准确,但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肯定,就是我们的判断是容易出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