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哪个时期能够像清教徒革命那样能用文学研究加以生动的解释了。如果忽略了这个时期的文学成就,而只是希望通过外部事件来对英国人民的生活加以真正的诠释,就好比历史学家格林所说的只通过阅读《列王纪》(Kings and Chronicles),而不读《诗篇》和《先知书》(Psalms and Prophets)就想清楚地了解古代以色列人的生活一样。英国革命的真实特性,尤其是宗教方面的特性,必须要从弥尔顿的壮丽史诗和班扬的无与伦比的寓言中去寻求。
这些伟大著作都是在王政复辟后完成的,但是它们都受到了推翻独裁统治建立共和国的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史诗是一个孤独失望的共和党人的作品,而寓言则是一个被监禁的清教徒的著作。
弥尔顿(Milton,1608—1674)是清教主义最伟大的代表人物。查理一世去世后,他用拉丁文写下了著作《为英国人民申辩》(The Defense of the English People),在,弥尔顿对处死查理的行为做了辩解。他更早创作的《论出版自由》(Speech for the Liberty of Unlicensed Printing)则是对思想和传教自由的大声呼吁。王政复辟迫使弥尔顿隐退,他最后14年的人生远离尘世。但是正是在此期间,在饱受孤独和失明折磨的状态下,弥尔顿完成了不朽的诗篇《失乐园》(Paradise Lost)和《复乐园》(Paradise Regained)。前者是“清教主义的史诗”,清教徒性格中所有最真实最伟大的一面都能在这部伟大的基督史诗中从道德提升和宗教热情方面找到答案。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是一个不信奉英国国教的清教徒。王政复辟后,他被投进贝德福德监狱长达12年,罪名是不尊奉英国国教。在被监禁期间,他创作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为人所称道的《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清教徒的生活习惯,从不断的研读《圣经》到借用各种形式的语言和意象进行论述,都在这部非凡的著作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圣经》中所阐述的原罪、忏悔、赎罪、天堂和地狱在清教徒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