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修制度的定义-中世纪教会通史

时间:2023-12-08 21:29:01

在3到6世纪之间,教会逐渐形成了一种隐修制度(Monasticism)。这一术语在广义上,指的是一种以达到提升灵魂为目的的自我否定的苦修和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样的定义表明该制度包含两大类修道者:(1)独居修道士(Hermits/Anchorites)——与世隔绝,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独自生活的修道者;(2)住院修道士(Cenobites/Monks)——形成团体,过群体生活的修道者。

隐修制度的定义-中世纪教会通史

基督教的隐修制度源自《圣经》的文本教义。因此使徒圣保罗(Apostle Saint Paul)说:“没有娶妻子的人,挂念的是主的事;……但娶了妻子的人是为世上的事挂虑。” 基督自己也宣称:“如果有人到我这里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门徒。” 而且,他对有钱的年轻人说:“如果你想要完全,就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 这些文字同其他类似的一样,从字面上看,很大程度上认定了遁世、苦行和节欲的禁欲主义理念,认为这才是最完美的生活和最可靠的救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