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再现:
五岁的黛比和奶奶一起,在火车站里等火车。
“那是一个大坏蛋!”
奶奶转过身看去,黛比指着的那个人,看上去并不怎么恶毒。
奶奶问:“他干什么了?”
黛比小声说道:“他乱扔垃圾!”
专家建议
这个小场景向我们强调了一个事实: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非常容易吸收他们的启蒙老师在道德规范方面的言传身教。
年幼的孩子有可能会有弗洛伊德所说的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任性妄为”的行为。但也完全可能没有,或者仅仅是一般的调皮捣蛋而已。毋庸置疑的是,一个孩子必须成长到一定的成熟阶段,才能够做得到完全的诚实以及对他人的体谅。
大多数试过的人都知道,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把一些简单的道德观念灌输给小孩子,比如说乱扔垃圾、大惊小怪、搬弄是非之类的都是不好的行为。实际上,蒙罗·里夫(译者注:儿童作家,写了很多“礼仪童书”)和教堂的星期天儿童班都已经以简单、清晰、有趣的方式,向孩子们灌输了很多好与坏的模式化观念。
不过我们要再三强调,一些最为重要的道德观念还必须等孩子自然成长后才能水到渠成。举例来说,一个正常的六岁孩子不会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了事。哪怕长到了九岁,许多很好的好孩子照样会把自己做错的事情推到别人身上,尤其是当他们知道这么做有可能撇清自己的时候。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孩子成熟到能够好好接受我们的教诲之前,我们就必须等,或者应该等。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教导孩子,但是关键在于你不要对孩子要求太高,也不要指望能够立竿见影。此外,很多家长发现,若要使这种教导更为有效,简单的规矩加上你前后一致的示范,要远远胜过“应当”怎样做的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
记得有一次一个五岁孩子安静地告诉我们:“规矩是假如我们还没有吃完饭就离开桌子,那我们就不可以再回来。”而她就真的没有离开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