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亲爱的埃姆斯博士:
学校通知我说,我的二儿子、目前上三年级的乔,肯定是一个多动症患者,要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家的儿科医生,从乔一出世就认识他,而且对他的哥哥和弟弟也都很熟悉,却认为乔只是一个普通的有点好动的小男孩而已。请问,我们该如何判断?我儿子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动症患者,还是他只是一个比较好动的孩子?
专家建议
我们不了解你家乔,这可真难说。不过,我们可以推荐你一些斯坦利·德瑞奇博士的建议。他出了一本很有意思的著作,叫作《困境中的孩子》,里面有一些观点也许能给你一定的启迪。根据德瑞奇博士在这本的看法,“多动症”这一术语,描述的是各种行为失控和学习能力失控。它也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孩子更为复杂的行为的某一方面,也就是说,一个孩子习惯于动来动去,而且动得要比“普通”情况更为频繁。
德瑞奇博士指出,如果是下列情况,的确值得我们怀疑“多动症”这一术语是否使用得当:
1.孩子的某个单独(一个真正的形容词)特点,不足以用来描述孩子的总体。
2.所谓“正常”的界限非常难以限定。
3.行为的背景十分重要。尤其当这种行为仅仅在学校里很明显的时候,那就更为重要。
4.孩子的年龄十分重要。例如一个学龄前儿童一般来说都会比入学后的小学生显得更为好动。有关专家在断定一个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时,毫无疑问应该比现在的做法要更加谨慎。
5.一天之中的时间也很重要。一个孩子饿了的时候,很有可能变得比较“躁动”。
6.孩子的饮食更十分重要。许多母亲都注意到,如果给孩子含糖量太高的食物,或者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孩子的确会出现反常行为。
如果我们不从“多动症”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而是把他当作一个好动程度比较高的困境中的孩子,那么,不同的视野将因此而展现出来。
德瑞奇博士还指出,有些孩子的确是“多动症”,但是,这样的孩子,须是那些无时无刻不格外好动的孩子,他不但实实在在地根本停不下来,而且他的行为往往是漫无目的的随机行为,不断地东折腾西扑腾,而不是有目的的行为。还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多动症”的孩子,是那些完全不可能关注于你、不可能听从于你的要求,而且无休无止地不断打扰别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