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讲解我们对青少年研究的这些基本思路,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为收集数据铺撒了一张大网。针对我们原有研究对象的那些记录,篇幅相当宏大。而针对从他们一出生我们就开始跟踪其成长发育的那些孩子,每一个孩子的记录文献简直就是个人传记的一部分。至于20世纪70年代末应答我们问卷的那1000多名少男少女,我们能够分析的数据仅限于他们的问卷。
我们的任务就是从这些庞大的杂乱数据中梳理出有意义的规律来。我们的研究方式包括测定孩子一系列的成长梯度及其成熟状况。
我们从两个整合角度来整理我们的研究结果:
(1)成熟状况:划分出几个年龄段,描述13—14岁青少年的成长特点。
(2)成熟特征:各个年龄段在8个主要方面的行为模式及特征。
其主导核心就是成长,按照一定模式循序渐进地成长。面对一个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一旦我们站在成长的角度上来看待他,我们就能够对他的不够成熟以及相对成熟,有更为透彻的了解。
不过,成长是微妙而不易捉摸的,成长需要时间。如果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透视全景的话,我们很难留意到孩子的成长。
备注:上面提到的成熟状况和成熟特征,不应该生搬硬套地理解为各阶段的年龄规范或标准模式。它只是指出了某些特定的行为,可取的也好不可取的也好,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可能更趋向于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成长模式,这些成熟状况、成熟特征的描述,只是针对他们各项机能的不同成熟阶段的一种参考。“年龄”在这里,也只是一个参考范围,并非指精准的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