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同情的讨论几乎每次都是有效的。你要注意,不可一味太顺着孩子的心思往下说,不可滥用同情。吉诺特博士再三强调:一方面你不要去否定孩子的看法,也就是说你要接纳孩子对事情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你也要引导孩子更正面地看待事情。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要求孩子做一点简单的家务,而孩子却抗议说:“你总是让我做所有的事情!”那么,你与其直接驳斥回去,或者跟他讲一番要承担家务责任的大道理,或者来一段冗长的故事,说你小时候何止是真的要做所有的家务,而且还要踏着冬雪,步行十几里路去上学……倒不如你这么简简单单地来一句要见效得多:“哦,看来你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你做的。咱们要不要商量商量,怎么把家务重新分派一下,你才会觉得更公平一些?”
值得庆幸的是,一旦孩子“倒了大霉”,和往往“痛不欲生”的六岁孩子比起来,七岁孩子已经有了相当不错的能力“痛定思痛”,琢磨万一以后再出现同样的情形,该如何避免让自己“重蹈覆辙”。
虽然大多数孩子都喜欢被夸奖,但是作为一种激励方法,夸奖对七岁孩子的激励效果要比对六岁和八岁孩子弱一些。有些时候,反倒是你提醒孩子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能让孩子有动力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情。因为,七岁的小家伙已经开始意识到别人也会有别人的感受。而在他六岁的时候,他却完全看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