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孩子的感情特征:对任何事情都过度敏感,个个都是“小担心”

时间:2023-12-06 23:29:01

缺乏认同感

很少有人能让七岁的孩子觉得这人对他好,因为在他心目中,每一个人都怀有恶意、带有敌意、心存不善,每个人都处处对他吹毛求疵。他尤其相信他的老师专门跟他鸡蛋里面挑骨头,所以,他常常会回家跟爸爸妈妈讲,老师如何虐待他、如何对他不公平。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最好不要相信他的这种故事。

七岁孩子总以为别人不喜欢他,也总是担心别人会不喜欢他:“那些家伙肯定要取笑我。”他每每会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易于伤感。而最突出的特点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个个都是“小担心”:什么都值得他们担心。甚至,他担心原子弹、战争、龙卷风,以及家里会不会没有足够的钱用了。

七岁孩子的感情特征:对任何事情都过度敏感,个个都是“小担心”

满心担忧,满心惧怕

七岁的小同学会担心等到上二年级的时候,功课会不会太难了、对他的要求会不会太高了。七岁的小姑娘会担心老师不再喜欢她了、别人也都不再喜欢她了。除此以外,她还担心自己的身体,任何一点点小病小痛,她都会以为是不是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而七岁的小小伙哪怕多打了几个嗝,也会有可能觉得这是他快要死了的征兆,他同样也担心跟他亲近的人会不会死掉。

真的,七岁孩子满心担忧,也满心惧怕。这个时候能让他感到害怕的事情,恐怕是他前前后后的这几年中最多的了。他甚至害怕一些根本就不曾发生过的事情,比方说,害怕自己上学会迟到。比这要现实一些的惧怕也有,比如说,怕黑。地下室里的静寂,会被他诠释为不祥的静寂;挂在椅子上的一件衣服,也有可能会被他当作是一个贼、一个鬼、一个密探什么的。(译者注:美国人的住宅多为独立房屋,而且多有地下室。)

不过,另一方面,七岁孩子却又变得不再害怕以前害怕过的事情了,例如去看牙医、去游泳。不少七岁的小朋友这时已经有能力应付一些让人提心吊胆的场景,例如,一个七岁小姑娘暑假的时候自己搭飞机去了一个地方。我们问她害不害怕,她这么回答:“害怕,可是,你要是想去奶奶家玩,你就必须做些让人害怕的事情。”另一个七岁小男孩,知道用他的手电筒赶走衣橱里面让他害怕的影子,还知道用手电筒替在前面开路的妹妹照亮去地下室的楼梯,并且彬彬有礼地说:“女士优先。”

易产生负面情绪

七岁的孩子不但有很多让他担心和害怕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让他觉得自己“倒霉”的事情。有个小女生就曾经这么对我们说:“我怎么总是这么倒霉?为什么倒霉的事情总是要落到我身上?我还不如死了好。”她在这里所说的如此“倒霉”的事情,原来无非是到了她该上床睡觉的时候了。

还有,七岁孩子往往很强烈地认为爸爸妈妈更爱他的兄弟姐妹,而不怎么爱他;爸爸妈妈更多的是为兄弟姐妹做事情,独独不为他做什么。我们有一个故事十分典型:爸爸替五岁的弟弟把自行车修好了,七岁的哥哥忍不住去找妈妈发牢骚:“他从来不修我的自行车,他从来不替我做什么事情。这个家里从来就没有谁帮我做过任何事情,从来没有谁在乎过我,我还不如死了算了。”妈妈让他去车库里看一看,也许爸爸把他的自行车也修好了。小哥哥坚持道:“没有!他才不会帮我做任何事情,他从来没有帮过我。”而实际上,爸爸不但替弟弟修好了自行车,而且也已经把他的自行车修好了。

能体现七岁特征的典型表情,是孩子要么拧着眉头,要么嘴角朝下撇着。眼眶很容易就红了,不过他会努力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来,因为当众落泪在他看来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七岁孩子很容易陷入失落之中,真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玩得不开心了,他每每会独自向隅,喃喃自语道:“我不玩了。”在家里,一个七岁的男孩子冲回自己的小屋把门摔上,是很常见的事情。他还有可能威胁你说要离家出走。这跟孩子四岁时候的“离家出走”很不一样。四岁的时候,孩子是因为对外在世界的那份热望与向往,想要往外跑;但是,现在已经七岁了的他,却只不过是想借此逃避苦恼而已,他以为这样就能逃离那些让他觉得难以忍受的事情。

沉静,爱思考

七岁的孩子变得更有耐心听讲,也往往是个好学生(当然,要在他能力范围之内)。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听你给他读书;他喜欢看电视、跟人商讨问题,也喜欢靠他自己把事情做完。一个有点难度、需要动脑筋的问题,在七岁孩子眼里可以是一项有意思的挑战,而不像他在六岁的时候那样往往有畏难情绪。

假如我们成年人愿意接纳孩子过于敏感的感受,宽容孩子常常出现的沉默、郁闷、易于伤感的情绪,并且充分享受孩子的这份安静与内敛所带给我们的愉悦,那么,七岁其实完全可以是一个安宁祥和的年龄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七岁的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之中,左思右想。如同他的手总是要不停地东摸摸西碰碰,以便通过手来感知他遇到的一切东西一样,他的大脑也总在不断地整理、不断地思索。他吸收进去的东西远比他回馈出来的东西要多很多倍,而他的思维活动也远比他表面上显露出来的要繁密得多。他甚至可能会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这个年龄的孩子,仿佛是在竭力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通过对他吸收了的东西反复思量,来界定他自己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