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与权威-解读柏拉图

时间:2023-12-06 02:29:02

超然与权威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上面的问题:柏拉图的确在瓦解自己的哲学活动,系统地批判他所使用的文学形式。也许他毫不知情,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正用劝诱之术来攻击劝诱活动。也许柏拉图自有一套复杂的思想,旨在颠覆读者的期待。但还有一种解释更简单、也不那么极端,而且与柏拉图的知识论更吻合。

超然与权威-解读柏拉图

以对话体写作(不管是直接对话还是转述的对话),柏拉图可以将自己的哲学见解与对话角色的见解分开。作者当然隐匿于对话人物之中,因为所有角色都是柏拉图一手创造的。读者读到的是两人或多人之间展开的辩论,她读到的是一场争论,但如何解释此种争论,则要视她的能力而定。作者并不把结论直接交到她手上,也不借重自己的权威来迫使她接受。

这一点有时被人忽略,因为有人从对话中直接抽出柏拉图的思想,仿佛这些观点原本是用论说方式表达的。而另一些人则夸大了对话体带来的问题,他们甚至认为柏拉图本人不持任何明确的意见。既然我们认识到,柏拉图借戏剧化写作方法在所有作品中都与角色所持的观点保持距离,我们就应当分析一下哪些结论不能从这一前提推导出来。

我们不能认为柏拉图就像一个剧作家那样超然。他并没有构建出一个戏剧世界,在其中各个角色你来我往,供我们娱乐。柏拉图的著作提出严肃的问题供读者思考,这些问题旨在吸引读者进行认真的哲学思辨,而不是单纯来欣赏戏剧。因此,柏拉图刻画人物时有轻有重,并不是每个角色都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有些角色面目可憎,有些滑稽可笑,还有一些则暗淡无光。许多对话的主角是苏格拉底,很多时候他被理想化,被描绘成哲学活动的最高体现,与其他生活方式形成对照(当然不同的对话有不同的侧重)。

柏拉图一方面使用对话体,另一方面对论题持有自己的见解(有时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苏格拉底之口道出),这两方面其实并无冲突。在一些对话中,苏格拉底与另一人争论,此人往往有一技之长,但苏格拉底总能让他明白他对于自己的专长其实一无所知。但苏格拉底并不表达明确的观点,甚至还宣称自己其实也一无所知。但这绝不等于柏拉图自己没有任何主张。柏拉图灵活地处理苏格拉底这个角色,并不是单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

柏拉图为何不直抒胸臆?如果他确有自己的见解,如果读者心知肚明,对话中唯有苏格拉底才代表柏拉图的观点,那么以戏剧化形式写作的目的何在?柏拉图为什么不直接站出来,告诉我们他的观点?

柏拉图极不愿意直接陈述自己的见解,不愿意以个人权威迫使读者接受这些观点。他当然知道有很多哲人写下权威性的论著,指点读者当如何思考很多重大问题。柏拉图本人在很多问题上都有明确实在、不易动摇的见解,因此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才能独树一帜。但他也视自己为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别忘了,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只是考察其他人的观点,力图让他们自己去领悟。柏拉图也同样想要读者自行领悟道理。我们在第一章讨论断案的例子时已略及此点,在后面考察柏拉图关于知识和理解的理论时,我们还会看得更清楚,读者必须自悟,以领会柏拉图所言何意。柏拉图自信甚深,但他不愿意让读者仅仅因为这些道理出自柏拉图之口就不加思考地接受。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在一些著名对话中,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详述了一些确定的观点,而且信心十足,而他谈话的对象只是附和几句“对,没错”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以为在这些段落中,柏拉图在直抒胸臆,苏格拉底所说就是柏拉图所想。但是柏拉图不能替你思考,你必须身体力行,自己来理解其中的道理。有时读者会得到一些帮助,比如发现苏格拉底的话引起争议,或是被人攻击,或者一段、乃至一整篇对话的意思都晦涩不明。另外,即使对话本身的戏剧效果并不强烈,但柏拉图在形式上与苏格拉底(有时对话的主角是从埃利亚来的访客)所说的话拉开距离,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弄明白了柏拉图的思想,也不能算大功告成。只有你自己想得清清楚楚,这思想才真正变成你的思想,而不是柏拉图的思想。千万不要因为柏拉图说过如此这般的话,便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时你所理解的才完全归你所有。

在一段著名对话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将自己比作产婆,自己并不生养“孩子”,只为别人接生思想、检验思想。这个比喻并不说明苏格拉底缺少自己的思想,而是表示他将两种活动分开:一种是表达他个人的观点,另一种则是帮助读者自行了悟。柏拉图之所以要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写作,是因为他也想将两件事情区分开来:展示他自己的思想和让读者自行理解这些思想。论到表达观点之慷慨激昂,没有哪位哲人能与柏拉图争锋。但柏拉图向来认为这与将个人观点强加于读者判然有别。在形式上,读者从未直接接触柏拉图自己的想法。读者看到的只是柏拉图借他人之口、以超然的方式表达的思想。

产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母亲非纳莱特(Phaenarete)是一名接生婆,苏格拉底自称自己也擅长接生术。

这方面我与产婆无异:如她们不生子,我是智慧上不生育的;众人责备我尽发问题,自己却因智慧贫乏,向无答案提出,——责备得对埃原因在此:神督责我接生,禁止我生育。因此,自己绝不是有智慧的人,并无创获可称心灵的子息;然而,凡与我盘桓者,或其初毫无所知,与我相处日久,个个蒙神的启示,有惊人的进步,自己与他人都觉得。显然,他们不曾从我学到什么,自己内心发现许多好东西,生育许多好子息。神与我只为他们负责接生。

(《泰阿泰德篇》150c-d)

根据类似内容的段落,有人以为柏拉图是怀疑派,不持任何意见。

(《泰阿泰德篇》的某古代注家语)

神为何在《泰阿泰德篇》中让苏格拉底成为别人的产婆,而他自己却不生育?……假如一切都无法为人类所理解,那么神自然要禁止苏格拉底生育错误、无根据的伪说,而要逼他检验他人的意见。危害最大者莫过于欺骗和狂妄,若能帮助你摒弃愚妄,这样的辩论便是功德无量。……

这便是苏格拉底的医术,他治疗的不是身体,而是腐烂堕落的灵魂。但假如存在洞达真理的知识,而且亦有真理存在,那么不仅仅发现真理者能拥有真理,从发现者那里学习的人也能拥有真理。但如果你深信还没有得到真理,你倒更有可能得到,然后你便会拥有最好的,就如同你可以领养一个聪颖的孩子而不必自己生养一样。

(普卢塔克《柏拉图解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