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作为贸易大国-欧盟概览

时间:2024-07-02 03:17:07

共同体作为贸易大国

从马歇尔计划到共同体的诞生与初期发展,美国为欧洲的联合提供了资助。莫内则报以一个日益平等的欧共体-美国伙伴关系的主张。在执行共同对外关税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后不久,美国作出了回应,发起了《关贸总协定》的肯尼迪回合贸易自由化谈判。在经历了5年的艰难谈判后,终于在1967年达成了双方平均削减关税三分之一的协定。

共同体作为贸易大国-欧盟概览

如果不是因为共同体有了共同关税这个对外政策手段而成为与美国地位平等的贸易伙伴,是不可能削减关税的。正如华盛顿的一位观察家所说的那样,欧共体“现在是《关贸总协定》中最重要的成员国”和进一步贸易自由化努力的关键。在而后的《关贸总协定》各个回合谈判中,随着战后时期美国创造冲力的减退,欧共体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在最近的“乌拉圭回合”(1986年于乌拉圭开始、1994年结束)谈判中,共同体扮演了主角。由于大多数工业品关税已经很低,因此谈判重点转向了非关税壁垒;而在这方面,单一市场计划使共同体在处理贸易自由化的技巧上,掌握了非凡的经验。在以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上,它的经验也发挥了作用。世贸组织拥有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更为宽泛的职能,并具有更大的解决争端的权力,也许是朝着验证一个说法迈出了一步,即欧共体作为“有效国际立法范例”或许可以在某个阶段“在世界层面上再现”。

当然,共同体的贸易关系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远远不是如此。其间存在着通常的利益冲突,至少是参与者自认为属于它们的利益之间的冲突,而农业总是争端的焦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农业政策,损害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与美国等贸易伙伴的利益。前3个国家原本在英联邦优惠制度下可以免税出口农产品到英国,因此它们受损尤甚;在英国加入共同体后,除了新西兰黄油配额等少数例外,它们的农产品面临着共同农业政策保护主义的沉重打击——要是英国在《罗马条约》谈判时就加入,这种打击原本可以避免。直至20世纪90年代共同体开始实施一些重要的改革,将对某些重要产品的保护水平削减了将近一半,这种损害才有所缓和。各国在乌拉圭回合达成协议,将在下个回合谈判中消除阻碍贸易的出口补贴。这对共同体将是一个严峻挑战。

共同体与美国在农业上趋于接近,但在环保、文化与消费者保护等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欧洲实行的标准限制了来自美国的进口,美国则认为那是贸易保护主义。转基因生物、经过激素处理的牛肉、高噪声飞机发动机、数据隐私、电影与电视节目等,都是争议所在。人们希望世贸组织将建立一种监管体制,使此类冲突不致失控。

与此相反,随着在《关贸总协定》框架下接连几个回合的关税削减,共同体特惠制所引起的摩擦得到了缓解。此制度涉及面很广,几乎包括了整个欧洲与第三世界,排除在外的只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南非与美国等少数国家。欧共体为一些特定国家提供的优惠,使美国大为光火。另一方面,特惠制使欧共体与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建立了关系;欧盟在重启世贸组织结构内的首个回合谈判上能作出何种贡献,将是对这种关系的价值的检验。1999年末在西雅图举行的世贸组织首次会议以未能达成任何协议而告终,主要就在于它们之间的分歧:包括美国与欧盟在内的一些国家想将环保与劳工标准纳入议程,而第三世界国家则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