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5要点
1999年1月欧元启动后的英国政府声明:
“《马约》许可英国选择是否和何时加入单一货币。本政府已确定,英国经济尚未作好在1999年1月1日加入的准备。但如果它符合国家经济利益,本政府支持加入单一货币的原则,但预计不会在本届议会任期内实现。然而,本政府正作出必要的准备,以期我们可以选择在下届议会任期(不迟于2002年春季开始)初期加入单一货币。如果政府决定英国加入,英国人民将在全民公决中拥有最终发言权。”
政府将如何决定呢?
英国没有在1999年1月1日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未来某个时候加入单一货币的任何政府决定,将基于国家的经济利益。政府将审视下述问题:
·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是否会为企业在英国投资的长期决策创造更好的条件?
·采用单一货币会给我们的金融服务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商业周期与经济结构是否相容,使我们与欧洲其他国家可以在欧元利率固定化基础上和谐相处?
·如果发生困难,是否有足够的灵活性来应对?
·加入经济与货币联盟是否有助于促进经济更高增长、稳定以及就业的持续增长?
英国工业联合会与大多数较大型企业支持政府政策;英国工会联盟因担心被排除在欧元区外会对就业产生影响而希望尽快加入;大多数媒体则反对加入。不同主张的双方都发起了宣传运动。研究表明,由于将近60%的英国商品出口至其他成员国,有300万个以上的职位靠这部分贸易提供。因此亲欧元组织“英国在欧洲”有理由说,如果英国不采用欧元,这些职位的前景就不会那么好了,有些甚至会面临失去的危险。在英国的投资,特别是外国企业的“对内投资”将失去信心。英国在欧盟的影响会下降;反欧元的主张会使英国陷入退出欧盟的危险境地,给就业和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反对加入欧元区的运动“企业支持英镑”,则宣称它支持单一市场,但不支持单一货币。它称欧元区“一个尺码适合全体”的货币政策,不适合英国并会带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压力,理由是英国的经济结构与欧洲大陆国家的差别太大。许多反对者将1999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下跌,看成是欧元存在根本性缺陷的证据。他们还批评欧央行的独立性是不负责任,并认为经济与货币联盟是朝着“中央集权超级大国”迈出的一步。这些观点大多涉及经济与货币联盟对所有成员国造成的普遍问题的某些特定方面。
有关经济与货币联盟对欧元区的宏观经济影响的争论,涉及的是防止通货膨胀和防止通货紧缩之间的经典二分法。正如在确定趋同标准时那样,德国马克的强硬和声誉保证了将防止通货膨胀纳入整个体系中。除了确立各成员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外,《马约》要求继续执行两个限制,即各国预算赤字不超过GDP的3%和公共债务不超过GDP的60%。这些规定的好处是公认的;尽管英国与丹麦选择不加入欧元区,它们也同意这些规定应在所有成员国中实施。用辅从性原则来解释,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一个国家的通胀行为,会通过影响其他国家经济而对别国产生“外部影响”;另一方面,为填补赤字而过度举债有抬升整个欧盟利率之虞。
除了英国、荷兰与奥地利,各成员国失业率在10%左右居高不下已有多年,同时经济增长率一直缓慢。因此,要求平衡反通胀政策与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行动的呼声在高涨。这个呼声得到了在《阿约》最后谈判前上台的英国与法国的中间偏左政府的支持,因此《阿约》包含了有关就业的新章节,同时达成了一项《稳定与增长公约》。德国的中间偏右政府仍在主政,它坚持该《稳定与增长公约》应在反通胀上毫不动摇,规定在经济上扬时期预算赤字应该减少至零,对不能达到赤字与债务标准的政府可予以罚款。公约还对促进就业的行动作了规定,但主要是通过“规范”成员国措施的进展、而不是共同体本身的立法来行动。
不久,格哈德·施罗德取代赫尔穆特·科尔成为总理。在奥斯卡·拉方丹担任财政部长一小段时间后,德国新政府并没有终止其历来对价格稳定的热衷,但它开始倾向于更能刺激经济扩张的政策。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维姆·德伊森贝赫是个强硬的反通胀主义者,他被要求将欧央行利率下调至他认为合适的程度以下;不过他反过来与委员会一起,要求各国政府通过削减赤字从而降低对资本市场的货币需求,来取得预期结果。虽然人们对宏观经济政策持有争论,但在拉方丹离职后并没有严重的分歧。
经济学家对有关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讨论,许多涉及“不对称性冲击”的可能性,即单一货币对一些成员国可能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较可取的应对方式是提供贷款,让这些国家有时间进行调整;为此,有人建议设立一个用于此目的的特别基金。就像在建立单一市场时那样,为了应对较强与较弱经济体间的较长期不对称性,共同体再次增加了结构性基金的预算,并设立了一项凝聚基金,用于支持跨欧洲运输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