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学术界围绕发展中世界这一概念的争论从未停息。许多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日趋多元化使得这一概念已经变得过时。确实,与美国毗邻的加勒比海小型经济体的脆弱之处与非洲和太平洋地区更小型经济体面临的威胁相差甚远,更不用说与发展中世界的新兴国家如巴西、中国和印度的差异了。然而,尽管存在这些差异,发展中国家都具有两大特征——边际化或称外围化,以及“第三世界分裂症”(Third World schizophrenia)。
边际化,或称外围化,指发展中国家无法对国际机构施加对自身有利的影响,或者无法在国际体制中以完全参与者的姿态出现。这些国家受殖民历史影响而致使本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较弱,他们往往发现自己处于规则接受者而非议程制订者的地位。像巴西和印度之类的国家就是如此,虽然按照惯例他们被邀请参与议事,但却不断抱怨他们关注的问题并未得到重视,而一些更小的发展中国家同样感觉他们在关键决策会议上很难获得一席之地。
与边际化相关的另一现象被穆罕默德·阿尤布(Mohammed Ayoob)精辟地称为“第三世界分裂症”。当异己占主导的国家体系不利于其自身利益时,发展中国家尝试寻求体制变革。但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他们仍然会维持现有规则体系,借以保证其自身的合法地位与生存状况。
边际化和分裂症的共同特征严重削弱了发展中国家讨价还价的能力和决心。这些特征不仅局限于最小最穷的发展中国家,即便是比较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比如亚洲金融危机前的东南亚国家)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比如巴西和印度),其谈判能力同样是有限的。具有这些共同特征的国家常被统称为南方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即北方国家)、第三世界或发展中世界。
判断是否属于发展中国家除了参考非成员国运用的客观标准之外,至少同样应该得到相关国家的自我认定,同时还有集团内部其他成员国的认可。据此,大多数国际组织都让各国自行申报确立发展中国家的地位。通常这由特定国家与将受该决定影响的诸国协商确定。例如,这一问题就是中国加入WTO谈判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中国争取确立发展中国家地位,从而获准享受为发展中国家特设的待遇,如给予实施规程更长的过渡期。发达国家却为此设置了种种阻碍,在经过拖沓漫长的谈判之后才最终达成妥协。
注意,在发展中世界里还有一小类国家被称为最不发达国家(LDCs)。与主观界定的“发展中国家”称谓不同,最不发达国家由联合国根据三个标准来判定:低收入(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750美元)、人力资源缺陷和经济脆弱程度。2003年,塞内加尔加入最不发达国家行列,使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总数上升至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