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派文本
英语的“宗派”(sect)和“宗派主义”(sectarianism)都带有异端邪说、宗教边缘化、政治不满和狂热盲从等负面含义。这些隐含之意大都不适用于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年间兴起的各宗派。那时各宗派更像是集思想和实践于一身的各个学派:他们有惩戒规则和入会程序,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教义,但也与他们从中分离出来的主体人群拥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
学者们相信,古卷中有无数文本描绘了艾赛尼派的库姆兰宗团。这种观点取决于基伯特-库姆兰遗址与山洞中发现的古卷以及艾赛尼宗派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如果对这场讨论不抱任何偏见的话,在此或许会注意到古卷中有数卷彼此相关,都描述了一个或多个宗派的宗团,艾赛尼派的,或者其他派的。这些古卷被确定为宗派性古卷,其根据是它们记载的各宗团内容、世界观(常被描述为末世论观点)、自认为是真正的以色列人以及他们使用的术语,如parash(分离)、yahad(宗团)、ha-rabbim(众多)、pesher(注释)、moreh ha-tsedeq(公义导师)、ha-cohen ha-rasha(邪恶祭司)、mattiph ha-cazab(撒谎者)或kittim(哥特人,等同于罗马人)。
有几个文本被称作规则,或者说serakhim(单数为serekh)。他们是共同生活的制度或规则,或者末世战争中行军作战的法令。《大马士革文件》就是这样的一份规则。
1910年,所罗门·谢希特(Solomon Schechter)发表了两篇题为《撒督作品残片》的文本,这是一个庞大的中世纪希伯来犹太著作残片(共220,000片)集的一部分,这些残片发现于古埃及的福斯塔,即今开罗的本-以斯拉圣堂。这些文献是在一个书?(genizah)即旧书储藏室里发现的。现在名叫《大马士革文件》的这份作品,描写了一群虔敬的犹太人的起源和律法,他们脱离主体而独立生活,认为主体违犯了律法。在4至6号洞中发现了这份文件的抄本,共有10本,它们证实了古卷和拒绝接受拉比权威的一个犹太宗派卡拉派(Karaites)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宗团规则》(serekh ha-yahad,即1QS)描述了自视为光明之子的一个宗团的组织、习俗、信仰和起源。它也见于在1、4和5号洞发现的大量抄本之中。《宗团规则》有两个附加规则,《公会规则》和《祝词规则》。前者描述了末日降临时的宗团,后者则是一本礼拜文本汇编。
还有其他几项“规则”控制着该宗团的一些具体方面,例如入会程序、因不当行为而剥夺祭司资格、重续圣约的庆典、需保持的各种洁净以及对犹太律法的遵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规则,即《战争古卷》(milhamah)和其他文本,阐述了光明之子和黑暗之子在世界末日发生宇宙大战时的军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