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义问题
在一神论中,只有一位上帝,这位上帝全善,全能,全然公义,赏善罚恶。但经验告诉我们,现实并非总是如此,义人受苦、罪人发达的情况并不少见。圣经中有两卷书都以较长的篇幅探讨了这一深奥议题。《传道书》是其中之一,它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文体颇有哲学风骨。这位无名的作者像苏格拉底和第欧根尼一样,探寻着生活的意义。与传统的智慧正相反,他看到有时义人虽无辜却遭灭亡,而罪人却享长寿——上帝似乎并不总是赏善罚恶。面临这样的矛盾,人又当何去何从?《传道书》给出的回答颇有存在主义的意味:吃吃喝喝,快快乐乐,享受生活。因为人皆有一死,死后一切都将终结。
圣经中的来世
由于圣经的各个组成部分写于不同世纪,所以圣经中的许多观点都无法一以贯之,它们有些处在变化发展之中,有些则根本无法取得一致。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古代以色列人对于死后世界的看法。
通灵术是一种向死去的人求问的行为,圣经常称之为“交鬼”。交鬼暗示着一些人认为存在一个死后的世界。尽管圣经律法严禁交鬼,但这种行为非常普遍。圣经中记载了一次成功施行的通灵术,以色列王扫罗曾请一个妇人施行通灵术,从阴间请出死去的先知撒母耳。古埃及人迷恋死后世界,因而对坟墓精雕细琢,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线索,相比之下,古代以色列人留下的信息少之又少。在以色列人的观念中,人死后生活在阴间(Sheol),一个黑暗、阴冷的地方,类似于希腊人的冥府,与埃及所描绘的西方乐土相去甚远。在阴间之中,人与上帝隔绝,平常的生活也一去不返。《传道书》这样描绘那里的境况:“死了的人毫无所知……在你所必去的阴间,没有工作,没有谋算,没有知识,也没有智慧”(传9:5,10)。直到圣经时代晚期,为解决圣经中上帝在此世对人不公的问题,犹太人才发展了一系列详尽的关于未来的信仰。那时,为善者必得赏赐,而作恶者必受惩罚。我们所熟悉的天堂和地狱这两个概念也由此而来,这两个概念现在成了基督徒和穆斯林信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