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和历史
许多历史文本都含有神话的成分,律法书和其他体裁的文本也是如此。例如,摩押王米沙为纪念公元前9世纪中叶战胜以色列修建了一座纪念碑,碑文记载着守护神基抹如何启示并帮助他。于公元前586年摧毁耶路撒冷的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也宣称自己奉神祗马尔杜克之命来守护巴比伦,而一千多年前,他的先王汉谟拉比也曾在法典的序言中如是宣称。王权,这一在今人看来仅代表一种政治体制、一种统治形式的名词,当时却暗含了“君权神授”的神话色彩,即王权来源于上帝,国王由上帝来选择。
古代以色列也有类似观念。据称,以色列的几位君王是耶和华亲自拣选的,而拣选通常以先知为媒介。例如耶和华对大卫说:“你必牧养我的民以色列,作以色列的君”(撒下5:2)。因为耶和华最终被认为有能力荫蔽全世界,所以这类神话式语言也适用于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王古列,在谈到他时,耶和华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赛44:28)。
使用神话式语言来赋予王权合法性也许会招来微词,被认为是确保臣民忠于统治者的手段,因为民众不大可能背叛由神明拣选的统治者。然而,这同时也说明了在古代社会,神圣与世俗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样泾渭分明。
因此,神话与历史这两种体裁并非毫无交集。历史中有神话,神话中也有历史。这点在圣经前几卷就可见一斑。从《创世记》第一章对宇宙初创的描写,到《列王纪》中对耶路撒冷毁灭的叙述——也就是从《创世记》开篇的神话到以色列先祖的故事,再到以色列民逃出埃及,到达应许之地并在那里繁衍生息,整段笔墨一气呵成,年代连贯并且通常已经过校正。神话的基本要素是以神明为主角,至少在这一点上,这段以耶和华为主角的叙事具有神话的一面。
然而,除了神话成分和复杂的史前史,这些叙事中也有明显的历史成分。《列王纪》详细回顾了公元前10世纪末到公元前6世纪北国以色列和南国犹大诸王的历史,以及许多发生在埃及、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更大背景下的事件。虽然和其他同时代的人一样,大多数圣经作者明白历史是由政治、军事、经济、自然及种种其他力量塑造的,但他们同时也会以更高的视角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是神明与人类的持续互动。对于圣经史学家和先知来说,以色列民的胜利或失败就是上帝赐予的奖赏或惩罚,而惩罚往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