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文学世界-《圣经》纵览

时间:2023-12-05 10:59:02

《圣经》的文学世界

在这种读写行为和口头表述的大背景中,《圣经》文本的实际写作过程是怎样的?有必要牢记在心的是,《圣经》作者写作的方法与现代小说家大相径庭。小说家大体上都能自由控制素材,能凭借想象和经验创作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并能按其意愿运用各种文学典故和传说。相比之下,古代宗教文本的作者们则更多地受到昔日口头或书面流传的材料的限制。他们既是文本的创作者,也是文本的编订者。

《圣经》的文学世界-《圣经》纵览

要想体验我们进入了一个何等不同的文学世界,只需读一读《创世记》里的几个章节。我们从第1章得知上帝如何在六天中创造了世界,而在第七天休息。故事始于对混沌、黑暗的描写,然后从创造天体、陆地、大海、植物、动物,逐步发展到高潮,即创造出男人和女人。“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世记》1:27)。在开始描绘创造男人和女人之前,故事就已经强调了创造的美好,突出了它内在的和本身的价值。这并非否认第28节所表现的受造世界均为人类支配的强烈意味。但即便如此,人类的支配权仍受到限制。在《创世记》第1章,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被限定以素食为生(只是在大洪水过后,按《创世记》第9章第3至4节记载,人类才获准吃肉)。在这篇故事的结尾,上帝完成其造物之后停工休息,他思索着所造的万物,“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至此,尚未出现什么显著标志能提醒我们已经踏进一个不同的文学天地。但在第2章第4节,创世故事却以一种相当不同的形式再度开始。首先,故事的结构迥然不同:第1章中按天创造的构思不见了。其次,事件发生的顺序也很不相同:在简要提及天和地的创造(与第1章对天地创造的强调迥然不同,在第1章,各种有生命的活物被造之前,四天已经悄然而逝)之后,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画:地面没有任何植物,“因为耶和华神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2:5)。上帝使雾气从地面升腾,滋润土地;继而,他的首次行动是造出人/亚当(在希伯来文中,“亚当”既指“人”,又是一个名字)。然而,尽管这是一个指称种类的术语,亚当却是男性,并且基本上是独身一人。故事的其余内容都围绕着上帝为亚当提供生存条件而展开,先是为他建了一个园子,园中有各种花草树木,树上的果子能作食物(唯独那棵能分辨善恶的树结的果子不能吃);继而造出各种飞禽走兽给亚当作伴。然而这些还不够,最后上帝又使亚当沉睡,用他的肋骨造出一个女人。至少在那时,亚当已经心满意足。故事结束于男人和女人快乐无比地生活在一起,全然不知他们是赤身露体的。

这两种描述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显著的。第二篇坦然地用写人的词语表现上帝,将人类置于创世的中心,且声称女人是用亚当的肋骨创造的,这是对女人在地位上从属于男人的生动象征。上帝就像一个雕塑家,用泥土塑成男人;他又像是个弗兰肯斯坦,使男人沉睡,取其肋骨而造出一个女人。这与第1章表现上帝力量的崇高笔法相去何等遥远:“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1:3)。而这是纵贯该章一再出现的基本主旨。再者,第2章显示,创造的全部目的都以男人(原文如此!)的需要为轴心。所有的一切都由于男人的需要而出现;倘若没有男人,其他任何事物都不会被创造出来。而在第1章中,人类固然是创造的顶峰,却依旧是整个创造过程的一部分。最后,第2章对造人的记叙无所顾忌地以男性为起点:男人的被造是第一步,后来的一切都依附于他;女人的被造适逢末尾,是创造的最后一步,且女人很快便严重堕落了。

最后还有一个差别,它在英语译文中不易显现,即在第1章中,上帝的名称用希伯来语艾洛希姆(elohim)表示,该词其实是复数形式。在第2章中,上帝又被称为YHWH(或许应读为亚卫[Yahweh],但最初的词中没有元音字母)。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个故事我们有两个版本,即便是对上帝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也以不同的术语来指称,此外还有大量彼此矛盾之处,表现在创造的秩序上、男人、女人与创造的关系上,甚至男人与女人的相互关系问题上。

纵贯《圣经》前五部书,这种现象一再重复出现。例如,对于同一个故事说法彼此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出现于大洪水故事中(比较《创世记》7:2,3与6:19;7:8,9,15)、亚伯拉罕迁徙故事中(《创世记》12:1—4a;12:4b—5)、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故事中(《创世记》15和17章)、旷野中的吗哪与鹌鹑故事中(《出埃及记》16:2—3,6—35a;《民数记》11:4—34)、“十诫”的条文中(《出埃及记》20:1—17;34:10—28;《申命记》5:6—18),以及禁食某些动物的饮食规章中(《利未记》11章与《申命记》14章)。除了叙事中的不同,用词方面的差异更多。在一些记载中,立约之山名为西奈(如《出埃及记》19:1;24:16);在另一些记载中,又名为何烈(《申命记》4:10;5:2)。一些故事偏爱某些希伯来词语,如与“将亡的”、“灾祸”、“集会”等相关的词语,这些词在与其对应的故事中则极少出现,甚至踪迹全无。由此可见,某些故事存在着对应的版本,借助于辨析特定术语使用的连贯性,可望将对应版本区分开来。

希伯来《圣经》中的成对记载

《圣经》中的不少故事有两种说法。不同的口头传说被记录下来,而后收入经卷的最终版本中。有时,如亚伯拉罕徙居迦南之事所示,它们被简单地前后排列;在另外的情况下,如被带进方舟的动物之事所示,它们则被彼此交织起来,须由学者进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