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认识宇宙学

时间:2023-12-05 05:49:03

文艺复兴

大多数古希腊人获得的知识在黑暗年代基督教文化中逐渐失去,但在伊斯兰世界中却保存了下来。因此,中世纪欧洲关于宇宙的思考十分有限。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1225—1274)从拉丁译本中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而当时并没有《天文学大成》的译本,他将异教的宇宙学思想融入基督教神学,其统治西方思想直至16、17世纪。

文艺复兴-认识宇宙学

通常认为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是一套完整的理论,但它对不同行星的运动应用了不同的数学公式,因此不能真正表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它只描述了天体运动的现象而并未提供解释。哥白尼希望导出一个通用的理论,以相同的立足点考虑所有的事物。他只部分地完成了这个工作,但是他的理论成功地将地球从宇宙的中心移开了。最终是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为了解释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1546—1601)对行星运动的高精度观测结果,开普勒用椭圆轨道替换了亚里士多德的完美的圆形轨道。

通向现代宇宙学道路上的下一个重大发展应归功于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在他的不朽巨著《原理》(1687)一,牛顿指出开普勒所描绘的椭圆运动正是万有引力定律的结果。因此,牛顿重新构建了柏拉图式的理想世界,其中万物都遵循同一运动理论。在牛顿的理论中,宇宙如同一架巨大的机器,按照非凡的造物主的意志规则地运动着,时间和空间体现了无所不在的“神”的永恒和无限。

直至20世纪初,牛顿的思想一直主宰着科学界,但是在19世纪,这台所谓的“宇宙机器”出现了瑕疵。机械论世界观伴随着第一次技术浪潮而出现。在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科学家们都热衷于引擎和热的理论。热力学定律指出,没有任何一台引擎可以完美地且永不停息地工作下去。在这个时期人们普遍开始相信“宇宙热寂”说,这种学说认为,如同一个弹起的球逐渐耗尽能量后静止一样,整个宇宙运动终将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