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历法
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时间计量的基础是一个260日的标准的和不变的周期,分别结合13日和20日两个较小的周期,它与宗教紧密相关(参见图22)。
现代学者根据尤卡坦马雅语的名称,往往把大周期称为tzolkin,但这只注重了一种语言而不及其余;例如,在讲纳瓦特尔语的阿兹特克人中它称为tonalpuhualli。相形之下,两个较小的周期有西班牙语的名称trecena和veintena,分别来源于trece“13”和veinte“20”。trecena的日期从1计数至13(少数地方从2至14);veintena的日期各有名称,它们在各种语言中是不同的,而且未必指示同一事物:例如3日在纳瓦特尔语中称为Calli(“房屋”),但是在尤卡坦语中称为Akbal(“夜晚”)(参见图23a)。尽管如此,它们是同一日,正如星期五又称为Friday、vendredi、sexta-feira、kenapura、Paraskeví和pi?tek。
两个小周期并行不悖地运作着:260日周期的第1日是1 Cipactli(在纳瓦特尔语中)/Imix(在尤卡坦语中;两者的意思都是“短吻鳄”),第2日是2 Ehecatl/Ik(“风”),第13日是13 Acatl/Ben(“甘蔗”),第14日是1 Ocelotl/Ix(“美洲虎”),第21日是8 Cipactli/Imix,等等,直到周期的结束13 Xochitl(“花”)/Ahau(“主人”)。
除了这一周期之外,每个社群还有自己的太阳历(参见图23b)。结构始终如一:365日的“游移年”被分为18个包含20日的单元,在各地语言中称为“月”,在年末后随5个不祥的月份外日期;但是每个社群不仅在月份的名称和计日上有差别(有些历法的日期不是1到20,而是0到19),而且任意选择某一天开始计数,因而在一个地方的元旦甚至不是另一地方的某月1日。
尽管复兴前哥伦布时期历法的民族主义者的说法不是这样,但是闰年和轮子一样,确实都是西班牙征服者带来的。一种历法不时地会被另一种新历法所取代,新历法或者晚1日,或者早1月开始,但是此后1年总是如以往一样保持不变的365日。
每一年按照元旦或者第360日在260日周期中的位置来称呼。由于太阳年比这一周期长105日,而105=8×13+1=5×20+5,所以年名的数字部分会逐年增加1,但是年名的日名部分在veintena中要前进5位。此外,由于5×4=20,在任何历法中只有4个日名(称为“年的承名日”)能够用于标志年份。这样,就有52个可能的年名;当这些名称用尽的时候,人们要热烈庆祝新一轮的“历法周期”。
蒂卡尔的马雅人也认可18个月即360日的tun,且它总是结束在Ahau日;20 tun构成1 katun,13 katun构成1 may,而20 katun构成一个现代学者称为baktun的单位;20 may或13 baktun构成1个长世代,总共1872000日。后者是由奥尔梅克人(可能在公元前355年)构建的,开始于前一周期的最后一tun结束之时;其中的日期按3个部分来标识:过去了的baktun、katun、tun、月和日,在日周期中的位置,最后是年中的日期。当前的长世代于前一长世代结束之后的那一天开始,这一日称为0 0 0 0 0 4 Ahau 8 Cumku,相应于公元前3114年9月5日,并将于13 0 0 0 0 4 Ahau 3 Kankin = 2012年12月21日冬至结束。
为了天文目的甚至确立了更长的时间单位:20 baktun为1 pictun,20 pictun为1 calabtun,20 calabtun为1 kinchiltun,20 kinchiltun为1 alautun,即299520000000日。以上对于本世代给出的结束日期因此也可重写为1(kinchiltun)11(calabtun)19(pictun)13 0 0 0 0 4 Ahau 3 Kan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