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时间简史

时间:2023-12-05 02:39:01

小时

相比之下,古埃及人许多世纪以来就已把人工日和夜晚都各自分为12“小时”;在前一种情况中,之前曾经有过把白昼划分为10小时再加上半明半暗的2小时。白昼的小时是用日影钟和日晷计量的,夜晚的小时则通过依次升起的星座确定。每隔10天,就有一个新的星座被确认为与太阳一起升起(在此后连续的9天里,这一星座每过一天就提前升起4分钟),这样产生了一组共36个星座,希腊语中称为dekanoí;这个词英语化为了decan,也用于称呼手下有10个人的官吏,由此衍生出dean(主任)和doyen(耆老)这两个词。在每一个10天的期间内,最接近黎明时分升起的这样一个星座和每个小时的开始在“对角线历”中标示了出来;这个历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每个星座所占的行都比前一栏要高出一行(参见图1)。

小时-时间简史

这样的小时——在专业上称为不等长的季节性的,因为它们的长度随一年里的时令而改变——为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所采用(虽然罗马人常常把夜晚分为4个vigilia,即“更”),而且一直到中世纪晚期平时还在使用。因此在《约翰福音》中才会有耶稣的这么一问:“白天不是有12个小时吗?”白天指的是人工日。这也是为什么午休会称为siesta,这个词在古西班牙语里的意思是“第6”,即白天的第6个小时(参见加框文字)。

尽管天文学家把自然日(从正午起计量)分为相等的24小时,也称昼夜平分时(后一种称呼是因为春秋分两天的夜晚和白昼长度是相等的),但是一般人群更喜欢使用季节性的小时;只要工作和旅行都在白天进行,它就既可指示已流逝的时间,又可指示剩余的时间。有一些数表可用于将漏壶(也称水钟)计量的等长的小时转换为从日晷上读取的不等长的小时。14世纪以来机械钟在欧洲开始流行,但即使它们也未能令等长小时即时占尽上风,因为较为复杂的时钟有时不但指示日期和日月位置,还指示不等长小时。

古人如何计数小时

● 当人们说耶稣受刑那天“从第6小时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直到第9小时”,这就是说从正午直到过了半个下午。类似地,一句希腊箴言说有6小时用来工作,之后的4小时用来生活,因为希腊字母ζ、η、θ、ι是数字7、8、9、10的正规标识,拼起来成词ζ η θ ι,意思就是“生活1

● 天主教每日7段祈祷时间中的第3段辰时经(terce)和第5段申初经(nones)分别源于拉丁词tertia(第3小时)和nona(第9小时)。然而,比规定的时间提早吟咏祈祷的趋势使得noon这个词(即nones更早的形式)的意思成了“正午”;早在14世纪,它的这一新意义就已完全确立了。

然而,一但等长小时成了常规,从子夜或正午去计量它们就比从日出或日落计量更为方便了;因此,人们开始从正午前后计量两个12小时的序列。除了政府部门和军队专门使用0到24明确的计量体系,这一直是规范,在讲英语的国家尤其如此。不过在意大利曾经有一种从日落起计量的24小时的单一序列,时钟要随日落在一年中的提前或滞后而随时调整;即使现在,小时已从子夜起计量,意大利人还会在日常会话中随意地使用24小时。讲英语的人不会约人“在13时”吃午餐,而是说“1点钟”,意指下午1时,但是在意大利语中说alle tredici(在13时)就丝毫不是矫揉造作了。

在马霍卡岛上使用的从黎明起计量的24小时序列,是这类“意大利小时”的变种;它们被称为“巴比伦小时”,这种称呼源于古代作家误以为巴比伦日开始于日出。事实上,它开始于日落;夜晚和人工日各自分为3“更”,每一更又分为4个“时段”,即4个季节性小时(参见图2);但是自然日或被分为(我们将在稍后看到)60份,或被分为12个kaspu,每一个kaspu代表一个黄道宫,有时用希腊语称为h?rai,但是从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出发,现在通常称为“时辰”。

时辰在公元前102年已被中国人采用,取代了之前把1日分为10个时段的做法。法国大革命时期当局颁布的共和历也采用十进制分划制,把1日分为10小时,1小时分为100分钟,1分钟分为100秒,于共和三年葡月1日(1794年9月22日)开始实施。尽管这个方案不合实用,还是造出了按10小时分划的钟面(参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