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的形成
一些研究者认为新种是整个种群逐渐演变的结果;这种理论被称为“种系渐变”,相应的物种形成模式被称为“进化”。另一部分人认为,物种的形成是一些生物亚群体由于地理上的隔离而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结果;这种解释被称为“间断平衡进化”。在后一种解释中,突变之间的长间隔期中形态演化应没有持续的趋势,只是形态学上的“随机”波动;物种形成的这一模式被称为“分支演化”;“静态平衡”一词用来描述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形态的稳定时期。几乎所有研究者现在都接受,进化过程中的大部分的形态变化都发生在物种的形成时期。
在某些情况下,物种的形成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重排而引起的基因型的大规模变化。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高等灵长类物种形成的潜在机制。
种的形成与种多样化密集期被称为“适应性辐射”,往往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开拓新环境的机会,或因为其他种群的灭绝意味着适应性机会在现有的环境中成为可能。在类似阶段一些族系往往比其他族系能产生更多的物种,因此,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
所有物种,包括现代人类,最终都将灭绝。不确定的是,灭绝是由物种内在的特性决定的,还是由物种外在的因素如环境的改变决定的,或内外两种因素兼而有之。这些竞争性假说的验证可以通过在实验室里改变果蝇等迅速进化的生物体的环境条件,或观察生物的发育情况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把化石与过去气候变化的直接证据相比较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