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革命-浅论精神病学

时间:2024-12-04 22:44:02

药物革命

正如很多重要的发现一样,发现氯丙嗪的抗精神病作用也纯属偶然。一位研究创伤和休克的法国海军麻醉师注意到,氯丙嗪能使术后的病人平静下来,但又不是处于镇静状态。1952年,两位精神科医生德莱(Delay)和德内克(Deneke)在巴黎圣安妮医院试验了这种药物,结果令人吃惊。试验到第十个病人的时候,他们知道自己取得了突破。在接下来的4年里,氯丙嗪成为治疗精神病性疾病的一线疗法,精神科病房的气氛完全改变了。

药物革命-浅论精神病学

药物的使用最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使病房人性化了。工作人员可以开始更多地了解病人,而不仅仅是控制他们。疾病发作的时间短了,紊乱程度轻了,由此康复和早日出院(在家庭关系和工作永久性受损之前)成为了现实的可能。起初,药物只是用于治疗急性发作,但到了70年代,人们意识到坚持用药能降低复发风险。这种“维持治疗”自此成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长期治疗的基石。

在过去的50年间,一系列抗精神病药被开发出来。大部分药物的疗效相当,但是不良反应不同。最初的氯丙嗪类药物常使病人僵硬、嗜睡。新型药物避免了导致僵硬,但是可能造成体重增加和糖尿玻有些药物有了长效注射用剂型,这意味着病人忘记了服药也没关系,只要每2到4周注射一针就可以了。

药物革命不只局限于抗精神病药。第一种抗抑郁药(丙米嗪)于1958年问世。抗抑郁药比电休克治疗的效果持久,而且对更多的病人而言更易接受——到了80年代初,美国医生每年要开出1000万张抗抑郁药处方。1949年,人们注意到碳酸锂(一种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有安定效果。1968年,碳酸锂被作为长期“心境稳定”的疗法用于躁狂抑郁症,显著降低了复发风险。

这里不便细谈现代精神科药物的发展,只需指出一点,即这个过程是逐渐加速的。现在我们有了各种各样的药物来治疗大多数已认知的精神病症。然而,这些药物不是“灵丹妙药”。虽然没有一种药物能将患某种疾病的所有病人都完全治愈,但是经过慎重选择,药物治疗能在大部分精神病人身上收到明显的疗效。不过,这些新型药物的成功也带来了过度使用和伦理困境的风险,这一点我们会在第六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