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疚、爱和报复的进化
如果说内疚和爱等高级认知情感开始进化的时间还很不清楚的话,那么它们进化的原因则更加令人迷惑。恐惧或厌恶能帮助我们的祖先生存下来,这一点很容易明白,但是爱或者内疚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就很难理解了。有人提出了一些很有趣的建议,它们也许可以解释这些情绪为什么非常重要。这些建议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推测,因此我们不能全盘接受,但它们确实提供了深一层的想法,使我们认识这些情绪可能带来益处。
拿内疚感来说吧。从表面上看很难明白为什么自然会选择让我们有内疚这种情绪。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是可以欺骗的——不付出代价就得到好处。如果你有把握自己不会被发现,那么欺骗就是最有利的方法。然而,如果你有良心,欺骗过后的内疚感可能会阻止你这么做。这样的话,会内疚的动物就会输给那些肆无忌惮的对手,内疚能力因此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经济学家罗伯特·弗朗克(Robert Frank)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弗朗克认为会内疚实际上是有益的,因为人们更容易信任那些他们认为有良知的人。他用下面的故事说明了这一点:试想史密斯和琼斯两个人想开一家饭店。史密斯是一个有天分的厨师,而琼斯是一个精明的老板,他们联手可以经营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这样他们的收益要比各自单干高得多。然而,他们都知道对方有可能欺骗自己而不被察觉。例如,史密斯可能会从食物供应商那里拿回扣,而琼斯可能做假账。如果只有一个人欺骗,这个人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另一个人则会遭受损失,但如果两个人都欺骗,他们的收益要比两个人都诚实时少得多。如果史密斯和琼斯都能保证不欺骗,那他们都会因此而受益。但是怎样承诺才能让人信服呢?光保证不欺骗是没有说服力的,对于无所顾忌的人来说,作出承诺与违背承诺同样容易。
这时内疚感就派上用场了。如果欺骗后你会感到内疚,这种感觉就会促使你诚实守信,即使你知道欺骗行为不会暴露。同时,如果别人知道你是这样的人,在寻找诚实的合作伙伴时他们就会来找你。当然,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内疚感需要一些可靠的线索,比如脸红。只有当这些线索表明你是有良心的人时,别人才会知道一个可靠的人和一个无赖之间的区别。这些信号必须是难以伪装的,否则它们就不可靠了。弗朗克认为,脸红等情绪表达通过自然选择根植于人类的生理结构,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这种可信任性。
言出必行在生活中许多其他情境下也是至关重要的。弗朗克将这些情境统称为“承诺问题”。他认为每种高级认知情感解决的是不同的承诺问题。内疚要解决的承诺问题是作出不欺骗别人的许诺。同样,爱情解决的是另一种承诺问题——一方必须作出令人信服的承诺,保证对另一个人永远忠诚。例如,杰克和吉尔都认为对方是合适的伴侣,但只有他们确信对方不会见异思迁时他们才会结合。这种确信来自于对方的爱。假设在两种情况下杰克向吉尔作出了承诺:一是出于情不自禁(也就是不能自已)的、让他失眠、心跳过速的感情;二是经过了一番理性分析,衡量了她的优缺点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前者更有可能打动吉尔。就像道格拉斯·叶茨(Douglas Yates)所写的,“一个对爱保持清醒的人无法去爱”。
另一种承诺问题是威胁说一定要报复。假设你是班里最小的孩子,班里的霸王扬言要偷你带的午饭。你可能会威胁说,如果他敢这样你就会照鼻子给他一拳。但是,如果他知道你是一个理性的人,那他就不会把你的威胁当真。毕竟,给他一拳后你们必定会打起来,而打起来的话你几乎注定会输,那时就更倒霉,不仅丢掉了午饭,还多了一两个黑眼圈。然而,如果大家都知道你有仇必报,问题就好办了。复仇的冲动使你不管结果如何,在受到侮辱后就要报复,这样,那个坏小子在偷你的三明治之前就要好好想想了。情绪于是再次表现出一种“全盘理性”,使人们不被纯粹理性所禁锢。
因此,根据弗朗克的观点,高级认知情绪如内疚、爱以及复仇的冲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有助于解决只靠理性无法解决的承诺问题。然而,这些情绪并不是没有缺点。它们也许能帮助我们作出有效的承诺和威胁,但如果有人看穿了我们是在虚张声势该怎么办?尽管我心跳加快、脸色通红,但如果我的表白被置之不理,那么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我都会陷入无谓的痛苦。单恋是自然最残酷的惩罚之一。同样,尽管学校里的那个霸王知道我有报复心,但他如果还是去偷了我的三明治,那报复他会让我更惨,不但丢掉了三明治,还会被打得青一片紫一片。
当然,一种理想的状况是我们既获得了这些情绪带来的好处,又不会有任何因被人识破而引起的危险。比如,我们可以诚挚地表白自己的爱,而当表白被拒绝时爱也会迅速消失。我们也可以扬言要复仇,而当他人信以为真时反而不敢付诸行动。但是这种行为会使将来任何承诺和威胁的有效性大打折扣。要让威胁有效,就必须表现出你迫不得已必须付诸行动。这样看来,高级认知情绪似乎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双刃剑。
只有向别人证明你会不惜代价让承诺和威胁兑现,承诺和威胁才是有效的。也就是说,你必须表明为某种情况所迫,你“不得不”兑现这些承诺或威胁。我们将其称为“手铐原则”(handcuff principle)。这些情绪要发挥作用,它们就必须有一种不可规避性,这样,当别人不相信你时,你别无选择,只能兑现这些承诺和威胁。这些情绪让你不得不违你所愿地执行某种行动。而且,这副“手铐”必须能让他人清楚地看到,如果别人看不到,这种机制就没有意义了。对于内疚感来说,脸红等生理信号就能表明这副“手铐”的存在。人们希望“手铐”的可见性能有效地防止自己被识破——比如学校的坏孩子看到你怒不可遏,就不敢动你的三明治——但这种方式偶尔也会失败。那个坏小子还是偷了三明治,使得你不得不报复。于是你被复仇的欲望所控制,迫不及待地想要狠狠地揍他。虽然理性告诉你要谨慎,但这一声音早已被强烈的情感所淹没。
当对峙双方都被这副“手铐”所控制时,就会出现另一种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一方先揭对方的底,一场永无休止的循环报复就开始了。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用一个小故事说明了这种危险。巧合的是,故事里有真正的手铐:
为了阻止修建核电站,一群抗议者们躺在通向工地的铁轨上。理智的火车司机别无选择,只好先停车。为了对付这群抗议者,铁路公司让火车司机固定住节流阀,使火车缓慢移动,然后自己跳下火车在旁边走,这样抗议者们肯定会乱作一团。而下一次抗议者们用手铐将自己铐在了铁轨上,这样司机就不敢跳下火车了。但是,抗议者们必须肯定火车司机能够看到他们并及时停车。而再下一次铁路公司就会派一个近视眼司机来开车。
可能正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意大利和北美的黑手党家族之间的仇杀不断,激起了北爱尔兰和中东的宗派主义屠杀。每当法律处于弱势的时候,攻击和报复常常会永无休止地循环下去。由于报复的冲动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血液,尽管对双方都毫无益处,这种冤冤相报还是始终存在。让人悲哀的是,人性的这一特点有着充分的理由发展进化。如果没有报复的愿望,我们就很容易被压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拥有这种情绪显然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