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如何改变意识?-梦的新解

时间:2024-12-04 21:17:07

梦如何改变意识?

表5可用来轻松地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表5是一系列已知事实的总结,不过很重要的一点要明确,你仔细阅读这些事实,这是我们转向梦的解析前你反驳或拒绝形式分析方法的最后一个机会。问问你自己,表中这些对你的梦是否适用。

梦如何改变意识?-梦的新解

表5梦中的意识改变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对照表5中的大脑功能和表4中列举的大脑区域来说明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一劳永逸地从抛掉反射模型开始。第一项(感觉)和最后一项(动作)都是完全内生的,其原因有二:一是输入-输出的大门被主动抑制所关闭;二是大脑皮质和皮质下感觉运动的中枢表现是自我激活的。

由于认知依赖于感觉而随意运动依赖于肌张力,故知觉(表5第2项)和意志(表5第9项)的改变是继发的。在外部感觉缺失的情况下,知觉来自皮质及相应皮质下大脑区域多形感觉区的自我激活。唤起形式视觉如房屋或人脸的图像是复杂广阔的皮质区的义务,其中某些与皮质下系统如边缘叶有关。所以至少我们可以开始想象大脑是如何通过快动眼睡眠的自我激活变戏法般地制造出梦的图像。我们推测动作指令可能同样因工作记忆的弱化而受到抑制,具体过程将在后文进一步详述。这样我们就简要地解释了上表10项中的4项。

注意力需要进行特别说明。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不断将其保持下去。人们往往对梦事件的急转直下如此震惊,以至于难以像在清醒状态下那样给予其应有的关注。我们认为这种注意力缺失部分是寄生性知觉对象自发出现的后果,但也有可能源于限制运动和思考能力的随意运动控制能力的缺失。我们沉浸于自己的认知产物中,这还包括无论喜欢与否都在快速更替中运行的感觉运动程序组分。于是我们推测梦意识中注意力减弱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胺能系统对感觉运动程序去抑制的后果;另一个则是前额叶大脑的局部失活。

在快动眼睡眠期,情感和本能(原始行为)都因边缘系统的激活而增强。快动眼睡眠时大脑特定区域,即颞叶的杏仁核和前脑基底区的白质均开通,这是迄今为止进行的所有脑成像研究的一致发现。此即弗洛伊德所谓的“本我”,现代神经科学对其激活的证实使我们得以肯定地将本能和情感纳入梦境情节的主要策划者范畴之内。我们甚至可以认同梦意识将其通常最原始的特征归因于那些在清醒时将其抑制的大脑程序的“释放”。如此看来,自我/超我相当于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它构成那个在清醒时决定是否创立真实生活情节并最终激发本能行为的“我”。在梦意识中,“我”在睡觉(如弗洛伊德所言)。如此一来,表4和表5的第4项和第5项现在就能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理解了。

思维(第6项)和定向(第7项)都因胺能系统的失活和大脑整体和局部记忆系统的区域性失活而受损。我们想详细了解为何陈述性记忆(据推测其先储存在海马,然后输送到皮质)在梦境意识中几乎完全失效。显然,所有依赖于记忆的认知功能(情感显露可能除外)在快动眼睡眠中都被削弱,因此梦意识对其内容的分析和组织都很糟糕。主宰梦意识的规则是超联想和情感显露,而非线形逻辑性的、特异的、准确的历史细节。

将所有这些分散的元素汇总成一个可信的梦情节是执行官“我”接下来的工作。此刻我们如履薄冰,因为不知道梦情节究竟是如何组成的,就像我们不知道清醒时的观点是如何产生的一样。我们强调叙述是因为我们所获得的梦例报告看起来像故事。这很危险,因为这些报告必须在清醒时才能提供且完全依赖于语言,而梦本身的经历过程则更像是一场电影。它们是多媒体事件,包括很多即使是在最尖端的高科技电影里也难以创造的虚拟动作。只有主体自身动作可影响认知的虚拟现实才与梦意识接近。因此我们审慎地采用“叙述”一词表示梦体验的连贯性,考虑到快动眼睡眠梦的明显混沌,这种连贯性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即使没有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帮助进行化学整合,甚至没有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对思维和动作实施控制和集中,我们在做梦时的体验仍然是完整、真实且有说服力的。再一次强调,如下观点难以质疑,即意识的基本真实感包括并强烈地依赖于人类大脑创造虚拟现实的能力,它所有的形式细节都与清醒意识的各方面如此接近,以至于几乎每次都能让我们产生错觉。